4月13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剧场内座无虚席。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文化馆、绍兴市柯桥区文广新局承办的浙江省第九届曲艺新作大赛在此举行。全省11个市选送的24个曲艺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台,让观众大饱眼福。从绍兴诸暨市枫桥镇闻讯赶来观看演出的陈永兴奋地评价:“绍兴莲花落我还比较熟悉,宁海弹词、平湖钹子书、宁波走书都是第一次听,接地气、有韵味!”
家住嘉兴桐乡市的仲欣宇今年7岁,是此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喜欢上了浙北的传统民间曲艺——桐乡三跳。仲欣宇所在的石门镇中心小学作为浙江省级非遗“三跳”的传承基地一直致力于这门艺术的传承与推广。该校音乐老师沈娟英介绍,学校现有一个“三跳”教室,她和“三跳”老艺人邱学良等一直在为孩子们学习“三跳”而努力。“此次我们表演的节目是桐乡三跳《造字先生》,把石门镇的一个传说故事搬上了舞台,效果还不错,孩子们很感兴趣。”沈娟英说。
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周子清介绍,曲艺千百年来扎根基层,深受群众欢迎。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两年一次,此次参赛的作品囊括了绍兴平湖调、绍兴评话、温州鼓词、杭州摊簧等曲种,参赛的24个节目是从全省征集的100多个作品中筛选出来的,内容丰富,既赏心悦目又寓教于乐。如宁波市海曙区文化馆选送的四明南词《悠悠青蒿魂》,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宁波籍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为题材,用宁波特有的曲种讲述宁波人的追梦故事,既有天然的亲切感,又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宁海是中国茶文化之乡,当年开山种茶的俞岳兴被评为全国劳模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勉励,宁海县文化馆选送的弹词《总理查铺》便再现了这段佳话;还有讴歌爱国青年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逢人说项》《猫头鹰娶亲》《英台换装》等,这些节目通过曲艺说唱的形式,提振了精气神,传递了正能量。
作为东道主,享有“曲艺之乡”盛名的柯桥区拥有丰富的曲艺资源,绍兴莲花落、绍兴平湖调、绍兴宣卷、绍兴词调、绍兴摊簧五大曲种均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近年来,柯桥区文化部门围绕曲艺强区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工作思路,以建设“中国曲艺之乡”为抓手,以打造绍兴莲花落这张文化金名片为目标,不断推出曲艺新人新作。柯桥区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中国曲艺之乡”建设专项经费,出台一系列鼓励曲艺发展的政策,如凡获得牡丹奖的艺术家,个人奖励10万元,所在单位奖励20万元,大大激发了曲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柯桥样本’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体现在政府的规划上,连续10年把打造曲艺之乡建设列入政府文化规划,眼光很长远。根据规划,我们有目标、有步骤、有经费地实施了组织保障工程、曲目创作工程、人才培养工程、演艺活动工程、对外交流工程、丛书出版工程等系统工程。”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季承人说, 10年来,绍兴莲花落每年新创作8至10个作品,陆续拿下了群星奖、牡丹奖等15个含金量极高的全国奖项,形成了老中青三代阶梯型表演团队。2016年6月,柯桥区组织的莲花落代表团受邀参加中国曲协组织的“中华曲艺海外行”活动,分别在法国、葡萄牙、西班牙3个国家的4个城市进行了5场演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3月底,柯桥区还开展了首届长篇绍兴莲花落大赛,比赛历时7个月,将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堪称“曲艺界的马拉松赛”。
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任群表示,传统曲艺保护得好不好、宣传得够不够,主要看百姓是否爱听、能否听得懂?艺术传承不是将丰富的史料放在博物馆里,而是要在百姓中流传,让人民群众真正喜欢。这些曲艺新作的涌现体现了近年来浙江省曲艺保护、创新的成果,有政府的重视、老艺人的努力,浙江曲艺就可以在百姓中间活起来。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