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非遗文化进校园,家乡曲艺育新人

2015-02-15 16:19:08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绍兴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在现代文化生活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边缘化甚至是淘汰的危机。

——少先队队课方案

设计者:绍兴市马山镇车恂如小学 马滢滢

一、活动设计意图

绍兴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在现代文化生活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边缘化甚至是淘汰的危机。绍兴曲艺是古越传统文化的一朵朵奇葩,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这些曲艺,传承这些民族的瑰宝。特别是绍兴平湖调,她文辞高雅,曲调优美,旋律丰富,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艺术性。时至今日,绍兴平湖调后继乏人,濒临消亡,急需加以关注和保护。作为绍兴平湖调的省级传承基地,有幸得到了国家级传人王玉英老师的悉心指导,平湖调班的队员人人会唱平湖调。也因为十多年来对民乐特色的坚持,我们的队员几乎都会演奏一样乐器。绍兴曲艺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处处是奇葩。我们在传承绍兴平湖调的同时,也向队员渗透绍兴地方曲艺,希望通过孩子们这一根根接力棒,牢牢守住这份珍贵的精神家园。

二、活动目标

1、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非遗实验基地”;2011年参加绍兴市器乐大赛获得一等奖;2012年还被评为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绍兴平湖调)。开展此次活动,为队员之间的特长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开阔眼界,提高艺术修养。

2、通过活动,让队员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地方曲艺,培养队员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小伙伴的美好情感!

3、通过展示,让队员们的演奏技能得到提升,平湖调的演唱表现力进一步展现!

三、活动重、难点

1、掌握平湖调的相关知识,平湖调表演节目排练熟练。

2、了解绍兴的地方曲艺,渗透到活动中培养队员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授课中队及课时

平湖调中队;一课时

五、活动准备

1、队员节目排练,主持人培训(绍兴外婆主持词用绍兴方言)

2、音响设备调试;表演队员服装准备。

3、按地方曲艺编排小队。(平湖调小队、越剧小队、莲花落小队、鹦哥戏小队)

六、活动过程

(一)少先队仪式

整队、出旗、唱队歌,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二)引入部分

器乐合奏《乐海泛舟》开场,主持人和绍兴外婆上场。

主持人:尊敬的辅导员,亲爱的队员们

外婆:大家好

主持人:外婆,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学校?

外婆:我走进学堂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看见小朋友打扮得噶漂亮,侬里噶闹猛,我来看看。

主持人:我们学校去年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平湖调”的传承基地,也评上了“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今天,我们平湖调中队在这里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家乡曲艺育新人”的活动。

外婆:我来得真巧,我们绍兴人杰地灵,曲艺很多,都是宝贝呢!

主持人:我们学校以平湖调为特色,培养出了一群群曲艺新苗。

外婆:真的吗?我要问问队员们:你们知道绍兴有什么地方曲艺吗?

(现场队员随机回答:绍兴平湖调、绍兴莲花落、绍兴鹦哥戏、绍兴词调、绍兴宣卷、绍兴大书等)你们晓得噶多啊!

(三)第一篇章:绍兴外婆看社戏

主持人:外婆,你知道绍兴平湖调吗?
外婆:我就知道这是以前高雅人听听的。

主持人:是啊,现在我们的队员们就会唱,一起来听听吧,请欣赏有平湖调小队带来的绍兴平湖调《鉴湖春晓》

外婆:唱得噶好听,跳得噶好看,哉赞!这个平湖调我们小的时候没得听到的,听的最多的就是绍兴越剧,你们会会唱?

主持人:说起越剧,那可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比较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一曲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深入人心,下面就让我们的越剧小队献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四)第二篇章:少先队员演社戏

主持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队员都是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乐器演奏,才有了今天精彩的演绎。

外婆:哉,吹拉弹唱可不是一朝一夕学得会的,平湖调要唱得噶好更是不容易。

主持人:学习虽然辛苦,但我们永远记得收获的美好,所以队员们的学习热情就像盼望美好的春天一样,请欣赏绍兴平湖调《春光好》,由莲花落小队的队员伴舞。

外婆:平湖调真不愧是你们的特色,我还听说,班里有个小师爷,曾夺得绍兴市“师爷讲故事”比赛二等奖呢,让我们见识见识。

主持人:是啊,确实不赖,有请车师爷为我们带来的故事《绍兴香膏的来历》。

(五)第三篇章:绍兴外婆夸社戏

外婆:哉不一样的。这么多的戏听下来,真当过瘾哉,小朋友跟我一样,听听欢喜,那到底对我们绍兴戏曲和我们学校的非遗传承了解不了解呢?
主持人:我这里准备了一些知识问答,知道的队员可要踊跃回答哦!(进行知识问答)

外婆:看现场表现夸队员、夸社戏,奖励龙腾奖。

主持人:绍兴的曲艺这么丰富,平湖调又如此清逸美妙,我们的队员都忍不住要上来夸一夸呢,请欣赏由鹦哥小队带来的三句半《夸夸绍兴曲艺》

结束部分:

主持人: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外婆:团圆的日子特别让人感动 。
主持人:队员们,平湖调中队“非遗文化进校园,家乡曲艺育新人”的活动就要落下帷幕了。

外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能够更爱我们绍兴的曲艺,传承我们绍兴的文化精髓,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快乐,收获成长!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齐唱独具绍剧风的校歌《恂如,恂如》,全体起立,请指挥上场!

主持人:我宣布平湖调中队“非遗文化进校园,家乡曲艺育新人”的活动到此结束,有请辅导员讲话。

(六)辅导员讲话,呼号,退旗。

七: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队员多年来刻苦练习技艺,传承国遗——平湖调的充分肯定。在这节活动课中,队员真正成为了主人。队员是活动的主人,中队长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队员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参与。

1、大胆放手,让中队长主持活动,让全体队员放开手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培养了队员的自主能力和表演能力。使队员在表演中感受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2、活动过程的设计符合队员的现实技能和水平,采用多种绍兴曲艺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队员从活动中反思,获取知识。

3、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针对怎样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传承平湖调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分析,加深学生对家乡曲艺的热爱。

尽管这次队课还有许多遗憾,但我们可以看到队员在活动中确实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这种教育是队员的自我教育,不是辅导员空洞的说教,队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他们都能懂得家乡曲艺的精髓无处不在,想要更好地传承,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技艺。

但需要改进的是:

1、表演方面

农村的孩子比较怯生,在表演方面还很稚嫩,面部表情不够丰富。以后一定要从多方面下功夫,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站到讲台上,站到别人面前,站上舞台进行表演,就不会显得如此生涩了。

2、绍兴外婆的台词。

因为需要队员用绍兴方言进行主持,有些方言说得不是特别地道,需要现场直接跟队员互动时,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请教当地的百姓,学习更多的方言,以便对过程进行更好地掌控。

3、曲艺种类上

绍兴的曲艺丰富多彩,但由于队课时间的限制,不可能一一呈现。在知识竞赛部分可以随机穿插一些曲种的视频,让队员能有更广泛的认识。还可以设置第二课时,邀请一些戏曲名家或者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用更直观的形式唤起队员们对家乡曲艺的传承热情!

不管怎样,这次队课无论成功的,失败的,重点是队员们享受了这一个过程。孩子们付出了,也努力了,这就是我们的成果,是我们用心的证明。有了这次的经验,相信自己和队员们: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的传承一定会更出色,家乡曲艺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附件:

绍兴香糕的来历(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住着一个姓孟的绍兴人。由于他年纪轻,大家便叫他小绍兴。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衔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亲。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于杭州有春节登山的习惯,以讨“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织。小绍兴的松糕卖得很快,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卖得仅剩了一小块破碎的松糕了。小绍兴想起母亲还未吃饭,便留下了这块破角糕,准备带回去给母亲吃。当他走到城隍庙时,只见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头枕在口对口地对在一起的两只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讨。原来这是上八洞仙吕洞宾,因见人间闹,便下凡来看看。当时,小绍兴并不知道这就是吕洞宾。他见老人衣衫褴褛,瘦骨嶙嶙,非常同情,便摸出儿文铜钱给老人。谁知老人不要铜钱,却要讨块松糕吃。小绍兴便拿出留给母亲的破角糕,递给了老人。老人不客气地吃了下去。

小绍兴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十分赞许。从此,小绍兴天天走过庙门口,只要看见那老人,便送给他一块松糕。

有一天,老人见小绍兴愁眉不展地递给他一块糕,便问道:“你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吗?”

小绍兴答道:“连日阴雨,生意清淡,松糕卖不出去。我娘吃了卖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饭不思。”

老头听了哈哈大笑:“别着急,要吃的没有,良药我可有。”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葫芦,交给小绍兴。吩咐他做松糕时,将葫芦里的药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这种糕病就会好。说完话,一阵风起,老人就不见了。小绍兴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对口对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这就是吕洞宾。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按照吕洞宾指点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芦里的药倒出一点儿,放进糕粉里,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却后再一块一块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黄色。烘烤出来的松糕散发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进的老母亲闻到这股异香,顿时觉得腹中饥饿,即叫小绍兴把糕拿来吃。老母亲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从此,小绍兴就一直用这个办法制糕。由于这种糕奇香扑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赞不绝日。于是改松糕名为“香糕”。因为香糕是小绍兴做出来的,又被称做“绍兴香糕”。

后来,人们才明白,香糕里放进去的药,原来是中药里的砂仁。砂仁性温,能理气宽胸,健脾和胃,增进食欲,适用于脾胃气滞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为一种疗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欢迎了。

夸夸绍兴曲艺(三句半)

甲:我们大家齐一起,

乙:来向大家问声好。

丙:夸一夸绍兴曲艺——

丁:哉多呀。

甲:先说绍兴莲花落,

乙:宋元时期已流行,

丙:唱词通俗又易懂,

丁:哉滑稽。

甲:再说绍兴鹦哥戏,

乙:又叫“绍兴滩簧”“鹦哥板”。

丙:劝人为善,祝福吉祥,

丁:人人欢喜。

甲:又说绍兴的越剧

乙:抒情典雅,唯美婉转,

丙:林妹妹、梁山伯脍炙人口久传唱,

丁:真不错。

甲:重点讲讲绍兴平湖调,

乙:创始于七百年前的大明朝。

丙:清朝初期就盛行

丁:多美妙。

甲:曾经称为“越郡南词”,

乙:风格独特把文人倾倒,

丙:承前启后演唱绍兴平湖调,

丁:味道好!

甲:可十年动乱时不妙,

乙:遭殃波及绍兴平湖调。

丙:又没爹没娘无依靠,

丁:倒霉!

甲:直到改革开放后,

乙:文艺春天又来到。

丙:文化部门搞培训,

丁:妙!妙!妙!

甲:我们车恂如小学,

乙:传承国遗绍兴平湖调。

丙:请来传人作指导,

丁:身传言教。

甲:民乐乐器来作伴奏,

乙:依依呀呀真热闹。

丙:小学员们劲头高,

丁:有成效!

甲:传承工作做到位,

乙:各项荣誉来寻找,

丙:平湖调是张金名片,

丁:都知道!

甲:今朝社会发展好,

乙:文化思想重视高。

丙:我们大家共接力,

丁:绍兴曲艺呱呱叫!

(责任编辑:S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