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腔惊艳哥本哈根国际歌剧节
2017-08-04 09:20:54   来源:中国网

每年夏季在哥本哈根室内多个场地演出持续2周,吸引许多国际著名的歌剧团参加演出,观众除了丹麦的民众外,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

当地时间8月1日,一年一度的丹麦哥本哈根歌剧节正式开幕。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戏曲艺术走出国门,由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陕西省文化厅主办,丝绸之路国际演艺联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西安秦腔歌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国风秦韵--陕西秦腔代表团亮相哥本哈根国际歌剧节。

哥本哈根国际歌剧节自开创以来已8年之久,每年夏季在哥本哈根室内多个场地演出持续2周,吸引许多国际著名的歌剧团参加演出,观众除了丹麦的民众外,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

此次秦腔艺术团来参加演出是中国戏曲首次亮相哥本哈根国际歌剧节。陕西秦腔艺术家们精湛的歌技、以声绘情的演唱、绝妙新奇的服装和扣人心弦的曲风给前来观看的观众们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秦腔艺术家们将秦腔戏曲中著名的《火焰驹·表花》、《打柴劝弟》、《五更鸟》、《龙凤呈祥》、《周仁回府·悔路》、《五典坡·飘彩》等献于哥市观众,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用碗碗腔演唱的《红梅缘》获得满堂彩。演出期间,满坐宾客无一不聚精会神,时而惊叹叫绝,时而伸颈侧目,精彩时分,观众们更是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妙绝伦的瞬间。每曲结束后都会迎来雷鸣般的掌声。演员谢幕后,台下掌声更是久久不息。一位名叫米卡的歌剧爱好者说:“今天真是不虚此行。这是我第一次观看中国戏曲,它真的完全不同于其他歌剧,这种唱法具有很深的功底,一定是从小练就的吧。”其他观众也称赞叫绝,一位年近8旬的老歌剧迷对记者说:“这么漂亮的服饰和脸谱我还从未看见过,明天我要把小外孙也带来看中国戏曲演出,她一定喜欢。”

中国陕西的秦腔,始于秦,胜于汉,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2006年,秦腔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促成此次秦腔艺术家来丹麦参加哥本哈根歌剧节,陕西省文化厅精挑细选了2个院团的秦腔戏曲骨干演员联合来丹演出,还专门安排为演出重新录制音乐,致使活动圆满成功,并得到了哥市民众的广大好评。

此次秦腔艺术团来丹麦参加哥本哈根歌剧节是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和陕西省文化厅今年开展的“部省合作”项目活动之一。(彭雪 辛子怡)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哥本哈根 秦腔 陕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