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西安7月11日电 近日,陕西洛川县永乡镇上阳村党员活动室新增了土灰色档案盒,盒子的侧面标注着文件类别,年份及年限等相关信息,让工作人员查找起来方便了许多。
档案盒摆放着2015年至2017年党建及精准扶贫档案共54卷:左边是村党建方面的档案,右边是精准扶贫档案,如果要找哪一份文件,首先翻开目录根据文件类别、年限查找到相对应的文件盒,再根据目录里显示的文件编号便可以迅速找到该文件。试了试想要找一份上阳村2017年精准识别类里“群众满意度测评台账”这份文件,大概十几秒钟便能很快找到,查找效率的确很高。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特别是村级党支部的档案管理标准不够高,在众多文档资料中,查找一份文件更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阳村党支部的支持下,第一书记张春晖充分发挥自身业务特长,该村档案管理才有了质的变化。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她们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分类、分装,制作规档章、建立目录等,将党建档案及精准扶贫档案进行了标准化的划分及整理归档。精准扶贫档案一般只会分为综合类、精准扶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四大类,而上阳村的精准扶贫档案又细化到二级目录,增加了14个类别,整理档案的过程虽然复杂了,但是却为以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翻阅党建资料的过程中,党员信息,“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资料,三会一课,村党支部书记补选工作记录等,翻开目录,清楚而准确的记录着这些文件所在的位置。
“我们上阳村,曾经被标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名头,今年班子健全后,各项党建工作都在尽力完善中,如今我们的工作痕迹都完整的展现在档案资料上,这对我们的工作情况是一种真实的写照,同样也为组织认可打下了基础。”村支部书记张振兴一边翻阅着党建资料一边介绍着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大小事。
上阳村是永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9户,且每户致贫原因都不尽相同,而前期的深入调查、反复核对、认真分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帮扶措施。有劳动力的利用“支部+党员致富能人+贫困户+产业”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无劳动力的组织贫困户妇女学习剪纸、毛麻绣、面花等民间艺术,巧手致富;因病致贫的邀请县城医院前来义诊并进行健康扶贫方面的政策宣讲。精准识别类档案、精准施策类档案都完整的展现了这些工作痕迹,再一次解读了扶贫工作的“精”、“准”二字。
“上阳村的工作过去虽好,但离规范还有距离,如今档案的规范化整理,不仅为各级检查提供了便利,更全面、真实、系统、安全的反映了上阳村的工作成效及水平。小小档案的改变,恰恰折射了一个基层党支部工作作风的大变化,我相信这样的做法值得全镇学习并推广。”永乡镇镇长梁繁荣说道。(羽伟东 通讯员 杨永莉 郑彦斌)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