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器乐“碰撞”:西安非遗传统音乐展演精彩纷呈
2017-06-19 17:53:28   来源:中国网

6月16日晚,西安市非遗传统音乐展演在曲江大明宫遗址公园精彩上演,古乐器合奏、西安鼓乐等非遗传统音乐为市民呈现了一场音乐盛会,展现了西安非遗的独特魅力。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6月16日晚,西安市非遗传统音乐展演在曲江大明宫遗址公园精彩上演,古乐器合奏、西安鼓乐等非遗传统音乐为市民呈现了一场音乐盛会,展现了西安非遗的独特魅力。

传承、传艺、传精神  大唐遗音何家营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行于西安地区以鼓为主的打击乐与吹奏乐合奏的器乐乐种,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

何家营鼓乐—《将军令》

长安何家营鼓乐社当晚演奏的《将军令》,典雅清幽、质朴浑厚、高扬而壮丽,所用乐器以鼓、锣、铙、钹、木鱼、水铃、去锣、方匣子为主,加以笛、笙、管等吹奏乐器。鼓乐社社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何忠信接触鼓乐将近50余年,参加过多次演出,手艺传承,新蕾培育,不断地吸收新的社员,原生态的传承是他和老手艺人们一直所追求的。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安何家营鼓乐走进了长安二中,宣传非遗,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使西安鼓乐更好地传承下去。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升荣在谈及何家营鼓乐时这样说到:“他们当中不仅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30多岁的年轻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推动和影响非遗传承,让非遗保护工作可以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

 \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升荣

创新、出新、求特色   秦风遗韵古乐器合奏

琴,中国的传统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箫,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埙,闭口吹奏乐器,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可谓各有千秋。

《忆长安》是由琴、箫、埙三种古乐器融合演奏而来,6把古琴,2支箫,2支埙,加之现代的风格,听起来清朗明快、沁人心脾。它打破以往琴箫合奏的形式,推陈出新地将陶埙这种非凡音色糅杂进来,使非遗传统音乐“活起来”了。

 \ 

古乐器合奏—《忆长安》

阴梦菲,在《忆长安》中演奏陶埙这一乐器,来自陶埙世家的她,从小耳目濡染,对埙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此次合奏音量上的悬殊是她们在演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琴、箫、埙三种古乐器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磨合、不断调整的过程,非遗古乐器在他们合奏下完美地呈现出来。

认识、认知、共保护   赋予非遗传统音乐活力

去年6月,西安市举办的非遗十年成果展演,流传千年的蓝田水会音乐,音乐旋律委婉、清雅细腻,在展演上吸引了大批目光。而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项目有西安鼓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商南民歌、陕西板胡等,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保存了早期音乐的特征,在传承的过程中讲究口传心授,非遗传统音乐展演,非遗传统音乐进校园、进社区,已成为群众认识、认知非遗的一种“活舞台”,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传统音乐的各类歌种、乐种、曲种中,民间音乐艺人是传承的载体,因此,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实际上是对民间音乐艺人的保护,保护他们在传统音乐文化生态根基上的原生态传承,使其延续发展。(黄静 图/訾宝茵)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器乐 西安 精彩纷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