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洁冰清香如故 ——写在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之际
2017-04-17 09:54: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4月7日晚,上海大剧院内灯火璀璨、掌声雷动,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颁奖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陈达明

4月7日晚,上海大剧院内灯火璀璨、掌声雷动,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颁奖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作为一个曾参与其事十五六年之久的老戏剧人,此时此刻心绪难平、感慨万千。

倏忽之间,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已走过了27个年头。回顾这个奖项从诞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历程,难以忘怀为之付出种种艰辛的戏剧前贤们:首任评委会主任戏剧大师黄佐临,第二任评委会主任一代越剧宗师袁雪芬、著名芭蕾艺术家和教育家胡蓉蓉,还有曾为这个奖项繁杂的事务辛劳工作至80多岁的陈剑英,均已离我们而去了。可以说,正是在一大批老戏剧人的精心呵护下,白玉兰奖这朵戏剧之花才能健康成长,得到广大戏剧工作者的认可。

这个奖,原只是一个地方性奖项,经过不断探索,才明确了“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宗旨。它之所以为广大戏剧工作者所看重,因为它在设奖之初便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三公”原则,坚决杜绝某些评奖活动中出现的打招呼、递条子、撒胡椒面等陈腐现象,永远保持它的“冰清玉洁”。为了确保公平、公正,白玉兰奖组委会和评委会在评选工作中明确提出几个“一样”:首先是上海演员和外地演员一样,决不因是本地演员就给予特别照顾;二是大城市大剧团和小地方小剧团一样,决不因地区差异而变化评判标准;三是全国性大剧种和地方小剧种一样,决不因其小而有丝毫忽视;四是名演员和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一样,决不因参评演员的名气大小使评选标准发生偏差。之后,白玉兰奖又率先建立了评委库机制,采取全体评委库成员看戏、议戏,终评时随机抽取评委投票的方式,进一步规避了可能出现的打招呼、递条子的弊端。同时,在投票方式上也力求严谨,在评委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须经过各奖项的提名、初选、决选三轮投票,方能得出最后的获奖名单。也正因为此,它被广大戏剧人视为一个信得过的奖项、一个具有含金量的奖项,吸引了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和国外的优秀戏剧表演艺术家纷至沓来。至第27届止,已有3600余位中外演员参加了这个奖项的评选,其中650余位佼佼者捧得奖杯。这些获奖者,代表了近60个剧种,演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不少国外优秀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戏剧界实际情况的变化,白玉兰奖还适时地拓展了具体奖项的设置:为了及时对年轻的优秀戏剧新苗进行鼓励,白玉兰奖在原先主角奖、配角奖两个常设奖的基础上,增设了新人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以奖励2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演员。同时,本着感念前贤、激励后人的初衷,又增设了终身成就奖和育人奖两个非常设性大奖,以褒奖为戏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一辈戏剧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此外,对至今活跃在戏剧领域、为戏剧艺术作出杰出成就的戏剧家设立特殊贡献奖,为老、少、边地区和特殊戏剧领域的优秀剧组设立集体奖。这些非常设性奖项的设置,不仅丰富了白玉兰奖的内涵,提升了在戏剧界的关注度,也较好地表达了其在德艺双馨方面的传承发展。

由于坚持公平公正,在白玉兰奖27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难以忘怀的动人情景。当时才30多岁的青年婺剧演员杨霞云凭着精湛的技艺一举夺得了第23届白玉兰奖主角奖;国家一级演员翟万臣曾在颁奖晚会上感言:“白玉兰奖的评委我一个也不认识,没想到这次会得奖,而且还是配角奖的榜首。”至于袁雪芬、红线女、李默然、周小燕、徐晓钟等老一辈戏剧家荣获终身成就奖和育人奖时的感人场面,更是成了颁奖晚会的高潮;同样,坂田藤十郎(日)、裴艳玲、刘厚生、焦晃、王盘声、娄际成等荣获特殊贡献奖时,也是全场沸腾。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历届白玉兰奖获奖者中的不少人,正是从这儿出发,一个个都成了本团、本剧种的骨干甚至领军人物。如今,当年获奖的青年演员已成了老艺术家,而一代又一代新人又不断出现在这个奖台之上,可以说,白玉兰奖的每一次颁奖典礼,都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写照。

这一届白玉兰奖的评选,对评委来说也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因为本届的参评演员大都实力雄厚,强强相遇的情况下,必须好中选优、优中选更优。这里,我说明一下,白玉兰奖与别的奖项不同,专门设置了提名奖,有的人会把这“提名奖”混同于“提名”,其实它也是一个正式奖项,也有额度限制,也是宁缺毋滥的,所以,获得提名奖的演员也都是十分优秀的。

这一届颁奖中,人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有几点与历届不尽相同。一是第一次同时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三位越剧老一辈艺术家,以往一般每届只颁一位。二是在颁终身成就奖的同时,还颁了特殊贡献给晋剧优秀女老生谢涛,以往一般在终身成就奖、育人奖、特殊贡献奖这三个非常设性奖中只颁一个奖项。三是本届获奖演员中京剧、昆曲演员所占比例较高。四是这次还增设了特别奖,授予话剧《北京法门寺》剧组,这是白玉兰奖组委会首次主动授奖给一个剧组。

我想,这些都显示了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势,也展示了广大戏曲工作者提高中华文化自信、认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阶段性成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届颁奖晚会的主题是“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鲜明地亮出了戏剧艺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而且,在颁奖典礼后的第二天,由本届和历届获奖演员组成的“白玉兰奖艺术团”便深入上海崇明农村,为基层群众演出。

尽管白玉兰奖已在广大戏剧人中享有较高声誉,但它并未固步自封。现在,评委库已经进一步扩容,而且在人员结构上作了更为优化的调整。我们深信,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将为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不断作出新的贡献。祝愿冰清玉洁的白玉兰,永远馥郁芬芳!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白玉兰 表演艺术 上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