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该剧的市场定位、制作和发行中遇到的阻碍、如何破冰以及播出后的市场反馈这四方面进行主题研讨。
《鸡毛飞上天》这部电视剧以主人公陈江河和骆玉珠的感情与创业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三代人立足浙江义乌、放眼全球,既艰辛曲折又充满激情的创业史和感情史。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该剧制作精良、情节生动、人物鲜活,因其表现形式贴近生活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戚哮虎(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鸡毛飞上天》的整个拍摄过程漫长且艰苦,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它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浙江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宏大气象,概括起来就是“小人物大时代、小场景大背景、小故事大情怀”。自今年3月3日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乐视网同步播出以后,《鸡毛飞上天》豆瓣评分达到了8.8分,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
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是《鸡毛飞上天》的出品方之一,作为杭州市的骨干文化企业,该企业一直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此次《鸡毛飞上天》的成功离不开它的支持。对于这样的优秀文化企业,杭州市一直都努力支持其发展,希望能够以此带动整个杭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来,我们将始终以精神文明建设的“五个一工程”为指导方针和发展动力,大力扶持符合主旋律要求、弘扬正能量的文艺作品的创作,从而推动杭州市文化市场的繁荣。
吴家平(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鸡毛飞上天》是从2011年开始筹备的,剧本创作花费了编剧近3年时间。2015年10月正式投入拍摄,现场拍摄了600余天,因为取景涉及海外3个国家,总体来说,创作时间比较紧张。
《鸡毛飞上天》在创作之初就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该剧的投资规模在1.3亿元左右,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的费用占比不到40%,大部分的资金都花在了制作上。可以说,该剧制作相当严谨,从拍摄之初就多次组织主创人员对剧本进行研读、探讨。演员们也非常敬业,由于拍摄时间紧张且剧中时间跨度长,所以最后拍摄时间超出了演员的档期。在这种情况下,主演张译、殷桃坚持多拍摄了半个月,并且没有要一分钱。
制作上的严谨保证了《鸡毛飞上天》的质量,而大力度的宣传则助其成为“爆款”。我们积极配合播出平台——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对电视剧进行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不仅投放了硬广告,还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宣传作用。在这种力度下,《鸡毛飞上天》第一轮播出便得到了观众的关注,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鸡毛飞上天》的成功播出也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以及义乌市委、市政府在剧目的拍摄过程中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应该说,该剧的成功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我对《鸡毛飞上天》这部电视剧有几点感悟。
首先,我认为《鸡毛飞上天》是文化自信的形象表现。从陈金水到陈江河再到王旭,在这三代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男主角陈江河的身上承载着父辈陈金水的优秀精神内核: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诚信为本。这种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在男女主人公的创业进程中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其次,通过丰富的细节,该剧展现出了义乌的经济发展史、精神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我们常说文艺作品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人民智慧中汲取创作资源,向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开掘,《鸡毛飞上天》这部剧中的角色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再次,在宣传评论上,《鸡毛飞上天》也做得很好,几家权威媒体配发了相关的报道和评论,对这部剧进行了点评,对主题进行了升华性的解读。总而言之,《鸡毛飞上天》在一定程度上胜过了很多同类型的作品,为同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积累了经验。
彭程(《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我很喜欢《鸡毛飞上天》的名字,鲜明、朴素、富有寓意。鸡毛是卑微的,但是它也能在风的带动下飞向广阔的天空,就如同剧中的主人公陈江河一样。
我用“五个一”来概括我对这部剧的观感。“一幅大跨度的历史画卷”:《鸡毛飞上天》的时间跨度有30多年,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人的创业历程。以陈金水和陈江河为代表的草根人物的奋斗经历,折射出了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一群个性凸显、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该剧在刻画人物方面非常成功,有智慧又有胸襟的陈江河、性格直爽泼辣的骆玉珠、善良中带着些保守的陈金水……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很多色彩。“一个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鸡毛飞上天》用细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陈江河从鸡毛换糖直至最后走出国门设立中转仓,他的发展顺应了整个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陈江河面对的苦难和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一部用心处理细节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是一部年代剧,大到街道、房屋小到拨浪鼓、纽扣,这些细节的处理都非常重要。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上,细节的处理并不仅仅保证了作品的真实性,同时它也是衡量艺术工作者创作作品用心程度的标尺。“一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鸡毛飞上天》中蕴含着鲜明的义乌精神、浙商精神和中国精神。我们常说要拥抱梦想、不懈进取、拼搏向上,陈江河和骆玉珠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其实就是义乌人、浙江人乃至中国人的缩影。
盛秋平(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义乌的发展有目共睹。1982年,义乌作出了“新三个建设”的决策。35年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义乌的管理者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当初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为如今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
一直以来,义乌人民都期盼着能够有一部反映义乌人创业、创新历程的文艺作品,所以当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在杭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和我们商量拍摄《鸡毛飞上天》的时候,一拍即合。《鸡毛飞上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第一次将义乌商人的形象搬上了电视屏幕,而且刻画得十分生动:以陈金水为代表的义乌老货郎,不畏艰辛,用鸡毛换糖谋生存;以陈江河、骆玉珠为代表的第二代义乌商人,将勤奋好学、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敢为天下先,立于发展的潮头,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而以王旭为代表的第三代义乌商人在传承义乌精神的同时,更是扛起了转型发展的重任,主动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指导,不断前进。
《鸡毛飞上天》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成为了义乌人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因为剧中故事取材于义乌企业家的真实经历,所以还带动了剧中人物的现实原型火了一把,光是来采访骆玉珠原型之一——周晓光的记者就有七八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鸡毛飞上天》中体现出的创业精神对如今的年轻人也是一种鼓励。与此同时,优秀的文艺作品有助于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义乌故事,对弘扬中国精神、浙商精神、义乌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陶泽如(演员)
我从演员的角度谈一下对《鸡毛飞上天》的感想。拿到剧本后,我一口气就读完了10集,内心很受触动。在拍摄过程中,以张译、殷桃为代表的演员都非常敬业,因为我也是演员,所以对表演格外关注。
比如张译,他演的陈江河年龄跨度很大,饰演老年陈江河,在外形条件上他是不占优势的。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张译在细节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展现出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物应该有的变化。比如,他在表演中、老年阶段的陈江河时,特意降低了自己的声音,这样就增加了年龄感,非常写实。通过这些细节,我感受到了《鸡毛飞上天》这部剧的诚意,我觉得它与我曾参演的电影《百鸟朝凤》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它们的精神内核实际上都是传承。
殷桃(演员)
能够参演《鸡毛飞上天》,我觉得非常幸运、开心。对于这部剧我有两点感触:第一,艺术创作不能违背基本规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走捷径,而要按部就班地拍好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情节。第二,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诞生离不开主创部门的互相信任和支持。虽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争执,产生意见分歧,但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每个人都敢于说真话,敢于提出不一样的想法,大家才能有所提高和进步。在拍摄《鸡毛飞上天》的这几个月里,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我也很感谢所有支持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希望《鸡毛飞上天》未来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鸡毛飞上天》是一部极有特色、展现浙商精神风貌的电视剧。在这部剧中我看到了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这种传承是流动的、发展的,它与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常态化的进步和创新。除此之外,一部好作品的成功也离不开好的宣传。《鸡毛飞上天》这部电视剧的宣发很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追剧大军,口碑和热度也就有了飞速的提升。
从这部电视剧本身来看,我认为《鸡毛飞上天》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故事。一直以来,中华儿女都具备吃苦耐劳、肯闯肯拼的优秀品质,在创造力、生命力和能力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一旦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就能够像鸡毛一样借助改革之风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同时,因为《鸡毛飞上天》的时间跨度有30多年,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因此也是现在年轻人了解当时生活的一个端口。
除此之外,这部电视剧在艺术创作上也比较有特点。首先,它有很强的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节的重视和推敲上的,只有这样的电视剧才经得住观众的检验。其次,它成功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共识,即我们愿意为一部好作品进行精细地创作。最后,与前两部反映浙商精神的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和《温州一家人》相比,《鸡毛飞上天》在语言设计和节奏上都有了一些进步,适应了现代观众的看剧习惯。
林丹军(金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众所周知,《鸡毛飞上天》讲述的是义乌商人的发家史,背后蕴含着浙商精神和中国精神,精神文化内涵丰富让这部剧受到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甚至有很多年轻人把它当作励志片来欣赏。
《鸡毛飞上天》中陈江河与骆玉珠在火车上抢窝窝头的故事当初就真实地发生在义乌企业家周晓光的身上。周晓光没有预料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小事有一天会搬上电视荧幕,还能够激起观众的共鸣。她认为,这就是正能量和中国梦,希望以后像《鸡毛飞上天》这样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周晓光的话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对《鸡毛飞上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实,艺术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分的,现实是艺术作品生长的土壤,只有扎根现实,我们才能创作出让老百姓喜欢的艺术作品。
汪守德(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
《鸡毛飞上天》是一部很入心的作品,内容丰富、制作精良,从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切入,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一部电视剧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主创人员的努力。申捷的剧本写得非常好,情节丰富、感情真挚,反映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余丁导演功力深厚,能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拍得如此好看;演员的表演很出色,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人物形象非常丰满。
我认为,可以用“正”“实”“深”“浓”来概括该剧的特点。“正”指的是对人物的把握,主人公不管面临什么磨难,他们始终坚持走正路;“实”指的是题材,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和触动;“深”代表了这部剧的深度;“浓”是指剧中人物之间的感情浓厚,让人为之动容、向往。
此外,这部剧还体现了四个结合。一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这部剧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但实际上又蕴含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二是史诗性和通俗性的结合。该剧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讲述义乌商人乃至浙商的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史诗性。但这种发展史并不宏大,而是由有血有肉的个人承载,因此又具有一定的通俗性;三是中国的传统智慧和面向世界的开放式思维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剧中人物的身上有具体体现;四是传统经营理念和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经营理念的结合。这两种经营理念的代表就是陈金水和陈江河,一个代表老一辈的信仰和坚守,一个代表改革开放后新一代人的眼界和胸怀。最终,这四方面的结合架构起了整部电视剧,使得《鸡毛飞上天》丰富而完整。
刘玉琴(《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鸡毛飞上天》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这部剧通过视觉化、影像化手段展现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大时代。《鸡毛飞上天》通过描写底层小人物的发家史,以小见大,展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第二,该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主创人员在这部剧中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立体式的构造,在时代、情感、事业几条线索的互相交织下,整部电视剧的感情层次非常丰富,透露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第三,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发展轨迹,支撑他们奋斗的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如果还有什么遗憾的话,我认为,《鸡毛飞上天》这部剧的后半部分可以再精简一些。除此之外,情节和故事节点的处理还可以铺垫得更合理一些,有的转折点稍显僵硬。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鸡毛飞上天》是一部直指人心的现实主义题材良心剧,编剧和导演的功底扎实,演员表演极具张力。他们通过这部电视剧再现了浙商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对于这样一部感染人、鼓舞人的好剧,我主要有三点感悟:第一,电视剧中展现出的义乌地域文化非常有特色;第二,这部剧的命运感极强,但是剧中人物的命运并不是由未知力量决定的,而是由人物的性格决定的,这其中蕴含着性格决定命运的寓意;第三,《鸡毛飞上天》这部剧是依托于现实生活的,剧中展现的内容是有支撑、有灵魂、有意义的。
《鸡毛飞上天》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一个就是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应该有“四重”,即重剧本、重真情、重规律、重演技。剧中男主人公陈江河一直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我希望未来我们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都能够守底线、走正道,只有这样才能出好剧、出精品。
(本版文字由张婧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有删改。)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