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重庆记者 侯文斌 通讯员 周万炯
青山翠柏映丹心,英魂忠烈励后人……4月1日,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来自重庆社会各界1000余人在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以此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和传承红岩精神。
“弘扬和传承红岩精神,让丰富的红岩革命文化特色资源发挥作用,加大公众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非常必要。”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馆不断探索红岩文化宣传新途径,搭建社会教育新平台,努力提升红岩文化品牌影响力,弘扬红岩精神。而“重庆各界清明祭英烈活动”是其打造的大型宣教活动之一。
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红岩文化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红岩精神世代传承、更具活力。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宣传教育
“网络真好,坐在家里就可以参观红岩博物馆,我还可以像导游一样在‘现场’给孩子讲红岩故事。”重庆巴南区鱼洞二小五年级学生杨彧简的爸爸杨洪卫告诉记者。
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建设的中国红村网,以“红色资源+互联网思维”为发展理念,以“发现新价值、整合新资源、融合新媒体、突破新领域”为突破口,打造全国第一个“智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云服务平台”。同时,在线上开展数字展馆、网上虚拟旅游,线下开展景区语音导览、智慧笔记本等宣传教育项目(产品),备受观众欢迎,其中网站点击率累计500多万人次。
打造特色品牌
强化社会宣教功能
长年以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坚持在清明节、11·27烈士殉难日等特殊日期举办在重庆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大型纪念活动,并在全市企事业单位、驻渝部队、大中小学创建“红岩班队”“周恩来班”等文化特色班队,延展阵地,扩大影响。
此外,为了实现博物馆教育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了解红岩、走进红岩,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全市各区县着力打造“红岩文化室”,把“微型红岩博物馆”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为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特色宣教平台。
“红岩故事宣讲团”的巡展演讲,是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宣教活动的又一大特色。宣讲团常年坚持送展、演、讲到群众中去,让红岩精神进学校、机关、社区、乡镇、部队,通过讲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举办展览等形式,阐述红岩精神的内涵,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红岩精神,了解红岩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13家地方特色党性教育基地之一,是重庆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主阵地。2016年,该馆按照“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思路,重拳打造“红岩党性教育”品牌,积极服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
加强合作交流
构建多元化宣教平台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积极与社会单位、组织合作共建,整合资源,构建红岩文化“社会大教育格局”。2016年,该馆与重庆西部公交公司共同创办红岩文化车厢,打造“公交车厢红岩流动风景线”;与寻声公益组织、黄桷树社工组织等共同开展“宝贝晚安”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与旅行社合作开展“我与小萝卜头”游学活动;与市党史研究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西南大学等单位共建基地,开发文化交流、教育培训项目等。此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学术活动、行业协会、研讨会等,策划制作精品展览,加强文化交流和项目宣传推广,做到“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
目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达650万人次,是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之最。创建了文化特色班队68个;在万州、涪陵等区县建设红岩文化室25个,并将其延伸至西藏昌都;年均巡展演讲近100场;开展全国各地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次325个、学员12486人;组建服务型、讲解型、专家型志愿者队伍,年均开展活动100余次……此外,通过对外文化交流,红岩文化的符号已经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打下印记。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