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湖南图书馆、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走近经典·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株洲启动,来自株洲全体中小学音乐教师200余人参加花鼓戏知识培训,在戏曲表演艺术家的教唱下,齐声学唱花鼓戏经典唱段。省文化厅秉持“从娃娃抓起”和培养“新观众”的理念,注重政策引领、创新传播推广,稳步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让传统戏曲在校园里扎根发芽,开创了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注重顶层设计与政策引领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全省戏曲保护传承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总体部署,为全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提供宏观政策保障。
湖南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的多项举措: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大中小学和各级文化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两场优秀戏曲演出,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戏曲,支持经典戏曲以动画形式进校园;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等,为全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鸿飚表示,这些政策的颁布有助于推进湖南地方戏剧进校园,使传统戏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全方位推动“戏曲进校园”
在湖南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下,湖南各省直艺术院团与各地文化部门纷纷开展相应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湖南省直艺术院团把艺术精品进校园作为扩大演出市场、培育戏曲新观众、保护传承戏曲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来推进。如,湖南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与地方素质教育基地签订合约,把“湖南皮影戏”送进小学、幼儿园,服务学生近5万人次、展示演出200多场;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近年来共开展进校园演出40余场次,演出场场爆满。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文化部门大力推动戏曲普及。湘潭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制定“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将其纳入2016年至2018年工作总体部署,以“五个一”活动为主体,即组织一批戏曲教学课件、开设一堂戏曲教学课程、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免费观看一场戏曲演出、组织一次校园戏曲展演活动。长沙市去年组织开展全省青少年戏骨选拔大赛,在全省范围内网罗钟爱戏曲、献身戏曲艺术的青少年“小戏骨”同台竞技,吸引了数万人关注。
通过这些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普及戏曲知识,丰富校园生活,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学习戏曲知识,感受戏曲文化,成为未来的“新观众”。
创新戏曲进校园模式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戏曲动漫等形式,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这是湖南在推进“戏曲进校园”中的一大亮点。
湖南大力推进“戏曲动漫进校园”,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动湖南九天星传统戏曲文化传习中心等社会力量协助开展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至今已经探索出集“戏曲动画创作、戏曲动漫演出、戏曲动漫教学、戏曲动漫教辅教材开发”为一体的“动漫戏曲进校园”模式。
湖南创新开展“戏曲文化体验大课堂”演出,将传统戏曲数字化,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戏曲动画,让学生走近戏曲,学习戏曲常识、模仿戏曲动作、体验戏曲音乐演奏、领会戏曲人文精神等,用寓教于乐、有奖问答、传承体验等多种方式,计划在全省进行1000场演出。目前已在全省12个市州300多所学校完成了300多场演出,惠及师生100万人次。
湖南省图书馆积极推动地方戏剧资源校园共享。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数字化手段,建设了涵盖全省19个地方剧种的“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编辑出版了《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读本》,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走近经典·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该馆党委书记伍艺介绍,他们以数字化手段向青少年推送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了地方戏剧知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