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雅
家纺创意设计比赛、农民读书会、补天戏曲社、沈绣艺术展示馆,一个接一个的文化活动在江苏南通海门市三星镇开展得红红火火,该镇是首批“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拥有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先后走出了金石书画家王个簃、散文家林非等文化名人。三星镇将基层文化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彰显基层文化建设的温度和活力。
三星镇是海门市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的一个缩影。海门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2016年起利用3年时间实施以“311”工程为重点的区镇和“7+6+N”服务功能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5个区镇和60个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并圆满完成任务。2017年,海门将完成对6个区镇和18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
三星镇经验在全省推广
2015年,三星镇投入近1000万元,升级改造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图书馆、文化馆、特色文化展示馆、数字化影院、文体活动广场“三馆一院一广场”,活动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被列为南通市为民办实事试点单位和海门示范点,全镇24个村已有一半建成了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超20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选配了9名专职人员,每个村平均配备了4名综合服务人员,确保镇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真正有人做、有人抓。
三星镇搭建文化产业平台,扶持发展文创经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被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为全球首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镇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多万元,补助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各项文化民生活动。三星镇70%以上的村培育了特色项目,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动内涵。去年10月,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海门市三星镇作为全省唯一镇级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海门市按照“突出文化民生,实现精准惠民”的要求,建立健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协调机制,不断巩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为加快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目标,海门快速实施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美术馆“四馆”为重点的十大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协调指导推进以基本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为重点的区镇“311”和村社区“111”文化阵地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区镇和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发挥和使用效率。2020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力争超3000平方米,有60%以上的区镇创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80%以上的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一级站标准。
高标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按照“天天有文化活动”的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普惠性、品牌性的公益文化活动,让全市人民始终浸润在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先进文化之中。以“精彩江海·文化海门”为总品牌,突出抓好弘謇阅读季、江海文化艺术展示月、四季江海文化风、东洲清风、东洲大舞台周周演等十大类品牌文化系列活动,挖掘和提升一批具有浓郁地方人文特色的区镇文化品牌,力争有5个以上文化品牌创建成省级乃至全国级品牌。创新开展“五送一建”活动,积极实践文化养老新模式。
高效率实现公共文化运行
海门市以贯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拟)等为重点,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不断放大公共文化服务“三高三倾”即覆盖率、活动率、参与率高和资源、保障、人才向基层倾斜工作模式的效应力和影响力。
2016年,海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群众文化服务模式,真正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轨道。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