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办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南通海门:高点迈新步 双拥情更深

2015-09-09 15:11:10来源:南通网
富国与强军好比鸟之双翼,只有同频共振方能展翅腾飞。”海门市委书记姜龙向笔者这样形容双拥工作的重要性。

南通网讯 从全国首家“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诞生到遍布乡镇、企业的420个“中心”、6万名志愿者的服务团队,30年的倾力倾情历历在目;

从为入伍新兵发放的第一张“法律援助服务卡”到帮助军人军属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沉甸甸的卷宗讲述着一段段官兵心田的往事;

从为驻地部队修一条拥军路、盖一幢拥军楼到为江西革命老区贫困乡村修路搭桥、建房通水、办厂引资,海门的双拥情怀跨越了千山万水;

持续不断的双拥热潮,似江海浪花激情绽放,生生不息。今天,海门市紧紧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谱写拥军新篇章,不断创新双拥新融合、新形式,谱写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新辉煌! 

同频共振,国防更强大

“要像100年不打仗那样去抓经济建设,要像明天就要打仗那样去建设强大国防。”这是流传在海门的一句老话,更是党政军各级领导的座右铭。

30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经济越发展越要强国防的理念也延续了一茬又一茬。每届班子交接必交双拥工作,每次常委议军会、武委会例会必议双拥工作,每年中心组学习必学各级关于做好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从海门市各套班子到各部委办局区镇,都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把它纳入人大政协的监察专题,与领导干部升迁、创先争优直接挂钩,明确规定,凡双拥工作考评不合格者,评比表彰、职务提升“一票否决”。近年来,30多名抓经济建设有方、抓双拥工作有力的“一把手”得以优先提升。头雁高飞众雁随,目前,海门市双拥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共同抓,上下结合层层抓”的可喜局面。

“富国与强军好比鸟之双翼,只有同频共振方能展翅腾飞。”海门市委书记姜龙向笔者这样形容双拥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海门大力发扬“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率先优先、共融共兴、互动联动”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军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在创造了“十个百分百”的双拥工作新业绩的同时,被评为“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市”,七度蝉联“江苏省双拥模范城”,两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海门市人武部也被中央政法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涉军维权工作先进单位”。
全民拥军,鱼水情更深

“军民一家人,鱼水情更深;鱼在水中游,有鱼水长流……”这是流传在海门民间的一首童谣,也是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大抓双拥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里有根植人心的国防教育基础。海门的国防教育既注意全员覆盖不留死角,更注重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一方面,突出从青少年抓起这个重点。把国防教育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并通过学生向亲友宣讲,每年就有50多万人接受国防教育,占全市人口的半数以上。四甲中学50年不间断组织报务培训班,被总参谋部表彰为“报务训练先进集体”。另一方面,突出民兵预备役这个重点。他们每月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10万余条国防教育信息,利用覆盖全海门233个行政村(社区)的现代化远程教育系统定期开展教育,有效强化了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观念。

这里有健全完善的拥军优属政策。不断健全退役安置机制。近年来,全海门军转干部除个别自愿申请外,其他全部安置进公务员队伍。坚持随军家属指令性安置和货币安置相结合,安置率达到100%。积极探索退役士兵安置办法,大力实施“全员培训、政府埋单”式的退伍军人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制度,累计培训退役士兵1000多名,培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积极拓展帮扶领域。成立 “市拥军优属协会”,各乡镇和园区创办 “优抚对象奔小康培训中心”,村村设立了“拥军服务岗”,积极开展“三帮五送”活动,近千户军人家庭成为种养专业户,600多户办起了家庭小工厂,500多户成为致富明星专业户。相继出台了近20个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优待标准两大自然增长机制和“老复员军人战功奖”,各类抚恤补助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完善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定额补助、大病医疗救助、医疗保险援助、住院医疗保险以及优惠减免等医疗保障制度。

这里有引人入胜的双拥共建文化。一踏上海门这块热土,你就会深切感受到这里弥漫着浓郁的双拥氛围。海门市里投资近亿建成的各类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拥主题公园、双拥文化广场、全国双拥模范城雕塑。 “国防人人有责,双拥处处有情”,在城市窗口和主要交通干道两旁,无数个永久性双拥标志吸引眼球。“军人优先”的标识在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用活动来造势,用媒体来渲染,用典型来引路,是海门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为精心打造双拥文化推出的又一部重头戏,连续8年,他们都在“海门之夏”文化广场举办双拥文艺专场,观众达150多万人次。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教育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情感拥军等活动,不断丰富官兵的科技文化生活。三年来,为部队赠送和更换图书累计超过4万册,先后有20多名士兵考取了军校。

强军兴军,共建更和谐

这是海门市人武部部长闫勇记忆犹新的一幕。今年5月,海门市人武部接受江苏省军区民兵整组点验。当时,有80%的民兵分散在全国57个城市务工。刚刚到任才5天的闫部长心里没了底,然而通过网络、电话、短信接到人武部门发出的指令后,他的顾虑彻底取消了,短短两天内,所有在外的民兵纷纷在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赶回,43支分队、4853名民兵全部集结到位,圆满完成了整组点验任务。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必须把拥军工作的重点聚焦在提升部队战斗力上。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1.7亿多元、划拨600多亩土地,对驻海部队战备训练设施、人防工程及指挥所、军事交通战备工程等搞好顶层设计、同步建设。实现部队合理化需求满足率100%。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建成“一个中心、六大系统” 战备训练指挥平台,大幅提升了信息技术保障和快速反应能力。

地方视军队为长城,军队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驻军官兵积极投身于海门的各项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海门、和谐海门出谋划策,为加快建设新海门出力流汗。在海门每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上,都有驻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驻军和人武部连续开展了“一部一村”扶贫工程、“一部一校”爱心辅助工程、干部“一人带一户”牵手致富工程等21项惠民工程,与地方结对子210个、帮助526户农民脱贫致富,资助困难学生1351人,其中有400余人考上大学。据统计,仅近5年,驻海门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力量就出动3万余人次,车辆装备2千余台次,参与了宁启高速、张謇大道建设等10多项重点工程,参加了美化市容、绿化造林、河道整治等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为海门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和谐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出动13.5万人次,参与抗洪、抗冰雪、灭火、搜救遇险船只等730余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

与时俱进,名片更靓丽

探索创新是双拥工作持续深入的动力源泉,也是海门双拥之树常青的奥秘。海门人自古就有“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博大胸怀和精神品质。在双拥工作这个舞台上,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孕育了一朵朵沁人心脾的芬芳花蕊。

2014年,中央政法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作为涉军维权工作的老先进、老典型,海门党政军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要按照《意见》要求,加强规范创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号召社会力量,切实营造“为兵解难、为兵分忧、为兵维权”的浓厚氛围。

以“八大活动”普及法律文化,海门市司法等部门与部队全面开展以“法制文艺、法制图展、法制讲座、法律书籍、法律咨询、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八进军营”活动,先后举办法律知识讲座30多场次,现场解答涉法问题600多条,赠送各类书籍5000多套。以“三大网络”推进法律援助。组建以“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为重点的组织网,设立以“法律援助工作站”、“军人军属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为重点的驻地服务网,开通了“148”专线服务网,努力为军人军属提供全天候、立体式的法律服务。以“五大平台”保障合法权益。成立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军人军属维权工作联络站、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卡、“军人律师顾问团”五大维权平台。先后为600多名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900多万元。解放军法院、南京军区首长在海门检查调研时赞许道:“海门涉军维权工作起步早、标准高,经验令人信服,是南京军区的一面旗帜。”

如果说“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是一个创举,“涉军维权工作”是一个创新,那么,与革命老区井冈山开展的“联学联创联建”活动无疑是海门人推进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又一创造。海门在做好驻地双拥工作的同时,常思革命事业来之不易,不忘革命老区群众民生。2013年底,在接到南京军区关于海门市人武部与井冈山市人武部开展“联学联建联创”活动的通知后,海门市委、市政府主动靠前,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常委议军会,第一时间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派员赴井冈山实地考察,第一时间组织项目开工仪式,第一时间启动项目资金。根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公益资助、帮扶合作和引荐开发等三大类“联建”项目,按照3年投入700万元的计划,对口帮扶茅坪乡茅坪新村项目建设,修山路、造桥梁、接饮水、建公墓,成效明显,得到军区首长和老区人民的一致认可。

通讯员汪国军 康慷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