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获评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
2017-03-16 09:54: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日,长沙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是全国6个获此殊荣的省市之一。

邓雅琴 张 涛

近日,长沙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是全国6个获此殊荣的省市之一。

日前,文化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评审验收,长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创新及成效,得到了文化部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提升为国家示范地区。 2014年8月,文化部在全国首批30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确定10个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当年11月,长沙市成功入选。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长沙努力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为市民筑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底线,让每位市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两年来,长沙市紧扣国家标准抓试点、立足长沙实际抓实践,在推进工作上亮点频现。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突出标准的引领性,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既具有可行性,又走在全国前列。

长沙市政府研究制定出台了《长沙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实施标准》分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业务和技术标准、评价标准三大部分,对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各项标准进行了具体量化和分解,让标准执行有据可依、基层操作有章可循。

位于长沙市太平老街的天心区文化馆,每天都格外热闹,一栋别致的小楼房里,免费的舞蹈班、书画班、古琴班,公益文化服务应有尽有。除了各区县文化馆,还有100多个社区文化站遍布长沙大街小巷。同时,长沙以联盟馆的方式吸收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及社会力量开办的艺术培训机构加入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参与艺术普及工程的人数逾50万人。

长沙市文广新局局长杨长江介绍,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就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城乡基层末梢延伸,真正实现公共文化设施与老百姓之间“零距离”。

长沙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运用数字手段打通了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投入400万元建设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和远程艺术辅导培训系统,通过录制视频,组织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非遗技艺等10个门类的专家,进行远程开班授课辅导。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群众,只要打开电脑、手机等终端就能便捷获取各类艺术辅导资源。长沙市到2020年,市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建设将建成分馆100个。

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在已建有1个总馆,73个分馆的体系基础上,广泛吸收企业职工书屋、学校图书馆加入的总分馆体系,到2020年建成分馆200个,全部实现借阅“一卡通”。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人口5万至10万设置大型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2000平方米。县级以上设立公共体育场,有标准田径跑道、足球场等。全市设立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100个。

一系列详尽数字展现出未来3年长沙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

据悉,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长沙制定了2017—2020长沙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案及实施标准,实施标准从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标准、保障标准、评价标准3个大类延展数十项详尽的标准化细分。到2020年,长沙市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国同类城市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机制提供示范。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长沙 地区 国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