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 心系“道德讲堂”
11月2日下午,陕西咸阳中学第十期“道德讲堂”在天文楼报告厅隆重举行。讲堂突出六个环节:唱歌曲,涤心灵;学模范,找差距;谈感悟,明得失;诵经典,感情怀;省自心,铸灵魂;宣誓言,奋前行。
同学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诵读经典名句,之后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学习是我的天职,报国是我的志向,用汗水浇灌学业,用心血赢得智慧,用激情塑造自我,用坚韧挑战极限,用信心铸造辉煌 ......”。
之前的一周,还是在这里,来自高二年级100多名学生代表与政教处领导在细心聆听。主讲者是高二14班的李佳翼同学,她深情地讲解老子《道德经》关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经典名句,边讲边带领大家诵读。同学们齐声高歌《公民道德歌》, 围绕“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展开热烈讨论。讲堂洋溢着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气氛。之后同学们相互分享了听讲感言,并一一做出道德承诺。
在校领导和老师引导下,把讲堂交给学生。如此,陕西咸阳中学开展道德讲堂坚持多年,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风气,促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重在践行 争做美德少年
道德,源于教育,重在传承,贵在坚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由懵懂少年向血气方刚的青年过渡,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陕西咸阳中学狠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放松,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文化自信与远大志向,从而推动了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他们想方设法,倡导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提升道德情操的多种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诸如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开展志愿者活动,百里远足活动等,使学生受益匪浅。
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身边人的故事。一旦坚持,终生受益。该校校长韩望深有体会地说:“践行道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学校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使同学们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升华,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促进了学生成人、成才、成长。”该校坚持严格标准,每学期都要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评选标准突出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表现共10项内容,评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自评、互评、家评、师评相结合。评选结果在全校表彰,还专设“美德少年”宣传栏,张榜公布。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省市区“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今年以来共评出校内美德少年200多名,4名同学获得咸阳市美德少年。
孝心献大爱的陈佳雨
陈佳雨,是陕西咸阳中学高二(2)班学生,她乐观向上,像细腻的春雨滋润着周围人。
父母没有固定工作,兄长参军入伍,陈佳雨深知家中困难,学习格外努力,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砺了她的坚强个性,朴素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了她阳光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上进的心态。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佳雨主动挑起照顾外婆的重担。
她每天六点起床,帮外婆洗漱穿衣,考虑到外婆牙齿不好,她总是贴心地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外婆,然后才上学去;晚上回来她还要挽起袖子给患有糖尿病的外婆做按摩、洗脸洗脚、注射胰岛素。多年来,为了方便照顾外婆,她几乎每晚都睡在外婆的身边。
爷爷腿脚不便,常常拄着一根高高的拐杖。每到暑期来临,佳雨总去陪老人家走走路,只因为医生说这对爷爷的身体有好处。多年下来,爷爷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平时服用的各种药的用法用量,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爷爷的身体与精神状况越来越好,每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与左邻右舍一起闲话家常,有时还会去家附近的小广场散步散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艰辛的成长路上,陈佳雨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用孝心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抒写着青春最华美的乐章。
“获取爱,只有一个人的快乐,付出爱,却会让更多人得到幸福。”这是她坚信的格言。 她还抽时间去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文艺节目,影响到身边的同学与她一起给老人们送去温暖;每逢周六日,她经常组织同学到一些社区、广场、街道打扫卫生,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这项活动当中。她的爱心和诚心无形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寒风里苦等失主的孟佳妮
今年年初的一天,高二(2)班的孟佳妮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黑色手包,她便随手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数张百元大钞、几张银行卡和一张身份证。想着失主焦虑的心情,为了能尽快找到失主,她给母亲打了电话报过平安,便站在寒风中一边等待失主来认领,一边询问来往路人是否丢失了物品。
孟佳妮在寒风中苦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急匆匆向这边走来,孟佳妮忙上前询问,原来,这个皮包正是老奶奶在五星果品店买水果时不慎丢失的,她回家没多久,就发现手包不见了,没多想就顺着原路寻找起来。正当她心急如焚的时候,皮包终于失而复得。当孟佳妮把皮包亲手归还给老人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半天说不出话来,马上要赠予500元现金做酬劳,佳妮死活不收,老人一直握着孟佳妮的手不肯放,不停地道谢。“真的非常感谢你!你真是帮了大忙,我不知如何感谢你呀!”看着老奶奶被泪水湿润的眼睛、被冻得通红的双颊、被寒风吹乱的银丝,她顿时觉得她在寒风凛冽中所有的等待与坚持都是值得的。
“学生”是个符号,“拾金不昧”是个成语,而在这个“拾金不昧的学生”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洋溢着亘古不变的道德操守,彰显着时代与民族的价值情怀。
被苦苦寻找的王庭宇
家住咸阳市渭城区联盟路的曹淑芳夫妇,这几天可高兴了,他们不顾年岁已高,在苦苦打听和询问了5个月之后,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找到了几月前在街头帮自己捡回生命的救命恩人。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5月20日中午1:30左右,在咸阳市铁二十局十字路口,曹淑芳坐着老伴开的小电摩被一辆白色小轿车撞倒在斑马线上, 她挣扎着想爬起来,可钻心的疼痛却让她动弹不得。肇事者急于撇清责任,既不肯报警,也不肯救助老人。很快,交通堵塞,现场围了许多人,他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肯上前帮扶老人。这时,一位少年快步走上前去,他附身询问老人的伤情,然后用老人的手机拨打120急救电话,接着又报了警。在抚慰老人、等待120救护车的时分,这位少年跑向附近一家店铺,借来了一块木板,轻轻地将老人抱到门板上,招呼身边的人一起将老人挪移到路边,静候急救车到来。
这位少年帮助把受伤的老人送到急救车上,把木板送回商店,接着又帮助将老人的电动车推到附近的街道办事处,再三叮咛。周围的群众看着眼前的一幕,直夸这位少年临阵不乱,救人及时有方。
受伤的老人叫曹淑芳,系原国棉七厂子校退休教师,少年名叫王庭宇,是陕西咸阳中学高三(5)班学生。事后有人问起王庭宇怎么会想到借门板,他说:“溺水、骨折、烧伤、心梗等的急救措施,学校在每学期进行的安全演练时都讲过并演习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陕西咸阳中学非常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他们从大处着手,从小处抓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滋润学生的道德心田,以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汲取道德的养分。特别是广泛开展微道德实践活动,知行合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啊。(笵志立 通讯员 郭平 孟筱兰)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