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1日讯如何让贫困户找到发展致富的路子?正是眼下困扰基层干部的问题。陕西南郑县圣水镇在实践中摸索出农业经济组织带动、能人示范等措施,让当地贫困人口发展有胆子、挣钱有路子。
农业经济组织携手贫困户实现共赢
6月11日,领到当地农业企业汉中荣富公司补助的200元肥料钱,圣水镇山羊村二组贫困户李兰英,马上去集镇购买了肥料,准备下午立即给2亩红薯进行浇灌和施肥。
60多岁的李兰英家中5口人,以务农为主,以前种啥啥不值钱,生活没了底气。4月初,镇干部领着荣富公司跟她签了2亩红薯收购协议,收购价每斤0.5元。依照约定和面积核实,荣富公司先前给她兑付了140元的种苗钱。如此一来,李兰英种植红薯基本上不花一分钱,到了秋季,按每亩3000斤的常规产量计算,她家单就种红薯就有3000元收入,春季再倒茬为土豆,也还有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如果再扩大面积,李兰英家离脱贫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汉中荣富公司是圣水镇一家粉条加工企业,常年需要大量的红薯粉、土豆粉、玉米粉等原料,但因外地原料低廉,该公司主要依靠从外地引进原料。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圣水镇就将带领贫困户发展的目光转向这里。总经理刘荣富担起了这一社会责任,当即和31户贫困户签订了近40亩红薯收购协议,贫困户每种一亩红薯,该公司补助种苗70元、肥料100元,收购价0.5元,这比往年市场价格高出了20%多。
汉中荣富公司和李兰英签红薯收购协议,仅仅是圣水镇开展农业经济组织携手贫困户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圣水镇依托鹏辉、汉东、昌农等农业示范园区,对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场地、种籽、肥料、技术等支持,推动全镇发展苗木花卉近8000亩,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积极组建和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的作用,全镇共培育中药材、蔬菜、苗木花卉等专业合作社8个,建立以养牛为主的家庭农场8个,带领全镇共种植蔬菜7203亩,元胡、附子等中药材7160亩,发展肉牛养殖500余头,带动贫困户直接增收180余万元。
能人做示范激发贫困户跟着干
看着自己肥妞妞的牛快要出栏,圣水镇山羊村贫困户雷显林心里美滋滋地,计划着等牛出栏有本钱后,扩大在农场寄养牛的个数。
论起气力来,雷显林是把好手,可他就是没有生财的门路,因此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自从在附近“兴然”家庭农场打工后,情况就发生着悄悄变化:他每天根据劳动强度,挣到60到100元不等的工资,更重要的是开始对养牛产生了兴趣。看着老板挣钱,雷显灵心动了,他年初借了3100元买了头牛犊,跟老板商定寄养在该农场,由农场统一饲养、防病,出栏后出去饲养费、劳务工资等花销后,利润实行双方五五分成。
“兴然”家庭农场是当地村民王廉福创办,当初,他投资100多万建场地、购牛种,3年多时间已卖出肉牛70多头,毛收入80多万,今年养了108头牛,带动10户贫困户常年务工,有2户贫困户和农场签订寄养协议,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近几年,圣水镇积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累计投放贫困户扶贫贴息贷款290.7万元,推动能人发展创业,现已发展商贸餐饮服务工商户514家,创建创业就业示范街1条,培育就业创业示范基地8个,其中扶贫就业转移示范基地2个,不断激发贫困户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
实施转移就业促动务工收入脱贫一批
圣水镇紧盯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帮扶措施,今年已促进6000多人人就业,其中贫困户 764人,预计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元。
圣水镇依托互联网送学、远程教育助学、订单培训等,重点围绕种植、养殖、服务业、电子商务等知识,对贫困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普及技能培训,促进了劳务经济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外出人员就业竞争能力。对不能外出就业人员,圣水镇建立健劳务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台账和镇内企业用工需求台账,无偿提供信息服务,全力做好劳动力双方供需服务,促进贫困劳动力15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朱战国 通讯员 唐江 李宝成)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