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6日讯 近年来,陕西省养老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行普惠型老年优待为重点,着力保基本、抓示范、建机制,落实各项配套扶持政策,养老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7月6日上午,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出席了“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做出简要介绍。
据统计,截至2016年,陕西省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613.83万人,占陕西省人口总数的16.1%,65岁以上人口395万人,占总人口的10.36%,老龄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陕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90万人,老龄化明显加快。截止6月18日,全省已建成运营各类养老机构8821个,养老服务站点基本做到社区全覆盖,2017年4月,陕西省养老服务业被国务院列入6个中央补助激励支持的省份。近年来,该省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行普惠型老年优待为重点,着力保基本、抓示范、建机制,落实各项配套扶持政策,养老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着眼应对老龄化需求,养老服务业基础逐步夯实
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聚焦养老服务领域,先后制定出台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老年人优待服务办法》《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涵盖规划用地、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省养老服务业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
2011年至2016年,中省共下达财政资金12.9亿元,福彩公益金累计投入15亿元,主题多元、服务多样、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并且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老年人全覆盖及老年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症结精准发力,养老服务业得到提速发展
陕西省民政厅会同公安、卫计、人社、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下功夫补齐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及养老院服务质量短板、养老服务业在规范化、专业化方面提速发展。
陕西省已建成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30个,积极融合线下为老服务组织、社区卫生机构、家政公司,采取互联网+智慧养老、智能化呼叫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等服务,提升了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全省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30万人,为统筹做好重点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西安、铜川和安康市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遴选了35家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进医养融合发展。今年在全省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以“五查五改、对标达标”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对照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提升,运用行业准入、生产许可、等级评定、监督抽查等手段,促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形成多产业养老服务格局
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2017年,陕西省民政厅会同省卫计委支持培育50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争取在3-5年内,90%的养老机构、60%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能够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陕西省政府将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落实税费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推动建立养老服务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产品服务,通过贷款补贴、融资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保险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重点完善政府向市场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辅具配置、紧急救援、法律服务等养老服务的政策机制。(于姗)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