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西安6月21日电 陕西省日前印发《陕西省2017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强调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妨碍公平竞争和侵害消费者、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全力营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要点》明确了7个方面、26项重点工作,包括: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治理。重点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开展2017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农村市场侵权假冒和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重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严厉打击进出口、重点专业市场、跨境电子商务等重点环节跨境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犯罪行为。
大力加强商品质量日常监管。深入开展“质检利剑”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假冒治疗慢性病药品、无证医疗器械和假冒知名化妆品等重点产品;重点加强车用汽柴油和普通柴油质量监管与专项检查,严历打击黑加油站点;加大侵权假冒商品环境无害化销毁工作力度,防止二次污染。
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民生和高新技术相关领域为重点,依法查处侵犯专利权行为;加大对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和老字号商标的保护力度;组织开展“秋风2017”专项行动,着力查缴盗版文学作品、少儿读物、教材教辅,从严查处擅自编印教材教辅行为;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加强刑事打击与司法保护。对侵权假冒犯罪行为实施全链条打击;重点办理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假冒犯罪案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
全面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借鉴长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地区等区域的协作经验,加强跨区域联合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涉税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对侵权假冒企业日常税收监管;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推进主要农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部门信用信息系统;优化完善“信用陕西”网站,做好信用公示工作;将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活动纳入综治工作(平安陕西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推进社会共治。依法及时公开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深化政府部门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加强行业统计、维权服务和信用评价;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设;加强新媒体、新技术运用,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曝光典型案例,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点做好集中宣传。(黄瑞娇)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