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台褒姒村驻村“第一书记”余亚斌: 山村脱贫“领路人”
2017-06-15 11:35:47   来源:中国网

在陕西汉中市汉台区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为了“帮贫困户做点事”的想法,毅然放弃在城区的安逸工作,志愿到偏远山村扶贫。

\

在陕西汉中市汉台区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为了“帮贫困户做点事”的想法,毅然放弃在城区的安逸工作,志愿到偏远山村扶贫。驻村届满,主动请缨,再赴下一个脱贫战场,投身精准扶贫事业,他激情满怀,用实干精神感动着山村里的众乡亲。他就是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余亚斌。

今年40岁的余亚斌,是汉台区种子管理站干部。2015年8月,汉台区发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动员令,余亚斌第一个报了名,担任起宗营镇曹冲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余亚斌发现,贫困户张志德因为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针对他家实际,余亚斌自掏腰包为其购买了籽种、农药,动员他的亲戚帮其发展粮油种植和土鸡养殖,在余亚斌的不断鼓励下,张志德不仅树立起生活信心,并在去年底脱了贫。

曹冲村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对此,余亚斌多方争取支持,对全村地下管道全部进行更换,全村900多人终于吃上了甘甜纯净的自来水。通水那天,村民们自发燃放鞭炮庆祝,一双双手捧起喷涌出的水,高兴地喝着,都说,好甜啊!

暂别同事,“远离”妻女,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有人说余亚斌是“没事找事”,他自己却不以为然,把全部心思都用在贫困村的发展上,他说:“我是累并快乐着!”

去年9月,首批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服务期满,区上决定再次向贫困村选派55名第一书记。余亚斌再次主动请缨,到全区最偏远的贫困村——河东店镇褒姒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

褒姒村地处河东店镇北部深山地带,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320人。由于该村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从集镇到褒姒村,得先坐半小时公交车,再坐半小时铁皮船,要到最远的贯沟、马家沟,还得再走四、五个小时十几公里的山路。

近年来,得益于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土坯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褒姒村整村搬迁到集镇上,青壮年劳力和学生都住在镇上家里,上了年纪又没技术的村民暂时留在山里,种植、养殖也是村民们重要的增收途径之一。

为全面掌握全村特别是山里留守户的基本情况,余亚斌每周都要去山里两三次,每次都得走整整一天山路,手机常常大半天找不到信号,干粮、水壶必须随身带。经过走访调研,余亚斌发现,褒姒村虽然交通不便,但山区坡地多、自然环境优越,如果在种养殖方面扩大规模、优化品质,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余亚斌说,“以前村民收入上不去,是没有找对路子,现在,我想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产业,帮助村民们增加收入!”

在余亚斌的提议下,村上将“两养一种”(养土鸡、养土蜂,种魔芋)作为全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把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向“两养一种”倾斜。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今年春节前,褒姒村共养殖土蜂460多箱,土鸡3000多只,种植魔芋10000多斤。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土蜂蜜每斤卖到四五十元,土鸡每斤卖到15元左右,鲜魔芋每斤卖到2元左右。得益于此,去年年底,村里33户贫困户脱了贫。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蜂蜜品质,近期,余亚斌又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敦教授3月初到村里讲授土蜂养殖技术。而目前,褒姒村600多个新蜂箱已制作完毕,100多个畜禽圈舍正在修葺加固,100多亩魔芋地正在挖畦起垄……余亚斌测算,引进优质蜂群,每箱土蜂产蜜量将翻一番,引进优质魔芋种,魔芋亩产有望提高到4000斤,单这两项的产值就超过120万元,村民人均最少增收2000元。

余亚斌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编制褒姒村乡村旅游规划,依托褒姒村地理环境,精心打造登山旅游环线,发展乡村旅游业!”。 (王莹 通讯员:叶亚楠)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汉台 领路人 陕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