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迪文:希望养殖场和周围贫困户越来越好。(摄影 李亮)
西部网讯(记者 李媛)“十二五”末,汉中市汉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320元,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收入为11547元,平均增长15.9%。在“十三五”规划中,汉台区将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2%,至“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过程中,汉台区将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城乡住房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11月10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深入汉台区,在民生保障多个领域实地采访,了解政策,感受变化。辖区贫困户、老人、学生、幼儿……一张张笑脸诠释着好政策下百姓的生活状态。
看扶贫:企业与扶贫户结对子 入股分红零风险
用经济效益好的厂商带动贫苦户富裕,是汉台区目前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举措,被称为产业脱贫,在带动脱贫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马保里家里有五口人,二个女儿,一个女儿离婚后在家抚养孩子,一个女儿在上大学,开销大。平日里,马保里夫妇以种地、打零工维持家用,一年纯收入1万元左右,是汉台区宗营镇马王庙村的贫困户。
而汉中赛优牧业公司总经理薛迪文也住在马王庙村,这个女企业家看中老家的环境,把厂子开在村边,从02年建厂以来,效益一直不错。
从2015年开始,根据汉台区产业脱贫政策,全村167个贫困户在这里代养小猪,保证利润达到入股的30%,三年为一个期限,而入股的启动资金由财政直接划拨。
“一方面我可以通过入股的资金扩大生产,同时我们都是乡亲,能够带他们脱贫,是责任也是做好事。”薛迪文告诉西部网记者,他们现在还免费给村民培训养猪技术,村民也能在厂子里打工。
“我们家代养了两个小猪,总共入股3500元,第一年分红900,往后两年都是在前一年基础上增加10%,我们也不用操心养猪的事情,还能外出打零工。”马保里说。
记者了解到,马王庙村是汉台区的贫困大村,有贫困户113户384人,其中非正常劳动力占到了一半以上,想通过贫困户各自发展产业脱贫十分困难。为此,由区政协和区工商局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帮助马王庙村争取到中央产业扶持资金70万元,区级扶贫资金8万元,并决定采取齐步走的方式,帮助贫困户集体脱贫。
据汉台区宗营镇马王庙村支书张志华介绍,现在村子里还常年开设技术培训课,针对贫困户教授电商、专业技能等,走多条路子脱贫。“现在村子面貌好了,以前经常是聚到一块打牌说闲话,现在大家都忙着干活,最大的变化是村民家里都添置了大件家电家具,生活越变越好了。”张志华说。
今年以来,汉台区依托“园区(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创建“供棚生菜”、“供棒生菇”、“供苗生果”、“供仔生畜” 、“供地生金”等五种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天生黑猪扶贫产业园等3个现代农业园区、瑞泰农业有限公司等11个农业龙头企业和利军莲藕合作社等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8个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大棚发展蔬菜种植,提供食用菌种棒、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服务发展菌菇种植,提供柑桔、核桃、大樱桃等果苗发展果林,提供猪、牛、羊等家畜幼仔发展养殖,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1368户4144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黄尧云:老年公寓是老人温暖的家,我很爱她。(摄影 李亮)
看养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11月11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东方老年公寓采访的时候,80岁的黄阿姨正和其他老人上活动课,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老人们一起哼唱抗战歌曲。
“早上有操课,活动活动关节,下午有音乐课,唱唱歌做做游戏,我在这里很开心。”黄阿姨之前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去年住进了东方养老院,她觉得这里跟家一样。
东方养老院看中汉中生态宜居的环境,从2012年开始,规划建设集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医疗保健等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智慧型生态养老度假中心。
作为当地最好的养老院,该养老院坐落在汉台区宗营镇万亩花卉基地,国家2A级景区“秦巴民俗村”内,采取园林式风格建筑,绿树成荫。设有豪华单人间、豪华双人间、豪华套间、独立四合院等。养老院专门为老人设置医务室、棋牌室、阅览室、书法院、老年大学、娱乐厅、节目排练厅、民俗大剧院、民俗博物馆、大型奇石馆、陕南碑林、休闲长廊、垂钓鱼塘等多种设施。
“现在入住的有210位老人,其中旅居养老52人,我们的服务力求标准、专业、多样,免费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针对不同身体状态的老人提供个性化需求,保证他们身心舒畅,在这里安度晚年。”东方养老院负责人杨晓黎向西部网记者介绍。目前,该养老院被评为陕西省一级养老公寓。
84岁的李志安是武乡镇同力村的五保户,自2008年入住汉台区中心敬老院,就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他高兴地说:“这里睡得好,穿得暖,一日三餐不重样,荤素搭配合理,管理员对我们就像自己家人一样,安逸得很!”
汉台区中心敬老院是目前全区规模最大的公办敬老院,院内餐厅、医务室、娱乐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环境舒适,集中供养着103名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中心敬老院院长李春艳说:“除了中心敬老院外,汉台区还在铺镇、赵庄、武乡建了3所区域敬老院,171名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人在此安享晚年。
敬老院自己种的1000平米大棚蔬菜,平时工作人员就利用空余时间在地里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时令蔬菜,还大力发展养殖业,全年出栏猪130余头,鸡、鸭各200余只,鱼2000余斤,肉类和蔬菜基本上达到了自给自足,老人常年能吃上健康、新鲜的食材。
在住宅楼,随手推开一扇门,看见的是干净的地面、两张被褥折叠整齐单人床,空调、电视机、马桶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而且全无异味。
孙嘉琪:为梦想努力!(摄影 李亮)
看教育:整合教育资源 保证每一个孩子有学上
孙嘉琪是汉中市汉台第二中学的高二学生,采访时,她正在学校新修的排球场打球。孙嘉琪之前是郊区一厂中学的学生,因为一厂中学和武乡中学的合并,她从今年开始转入新学校。
“这里的学习氛围比之前好,而且学校在城市里边,我们能开拓眼界。”孙嘉琪说,她感觉这边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配套都比之前提升好多。
为解决困扰城区高中学生“一位难求”的老大难问题,优化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育教学资源,汉台区委、区政府在原一职中专校址筹建汉台二中。目前,这里接收的学生三分之二是农村孩子,并且聘请专职教师19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26人,专职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投入32万元进行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在2016年陕西省青少年排球赛事中,该校排球队分别获得了女子组第五名、男子组第八名的好成绩。
此外,投资1000多万元,于2014年9月正式开园的汉台区雷家巷幼儿园也成为汉中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如今,这个建成只有短短两年的幼儿园,因为雄厚的教育资源,也成为当地幼儿争先入园的学校。
据介绍,雷家巷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580余名,教职工65人,专职教师38人。幼儿园现有音体室、多功能大厅、阅览室、科发室、保健室、隔离室、美工活动室等部室,内部设施齐全完备,是一所标准化建设的幼儿园。
其实,这个幼儿园最大的亮点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当地的汉文化,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地域文化意识。“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我们注重其整体性和传承性,做了统一规划和设计。” 汉台区雷家巷幼儿园园长宁玉梅表示,他们把“汉人汉水汉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主线,以“我是汉江小水滴”为切入点,把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有效结合,使校园文化特色鲜明。
在校园里,记者看到教学楼一楼布置为多彩汉中之软陶篇,二楼灵动汉中之布艺篇,三楼人文汉中之竹韵篇极具创意。
“我们结合汉中特色,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汉中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梳理,挖掘遗落在汉中每个角落值得汉中人荣耀的美食、美景、文化遗产,激发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宁玉梅说。
[责任编辑 马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