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西安5月23日电 从街头救助老人不留名的学生汪宇涵、席玉、李源,到寒夜帮助六旬患病老人的学生张佳浩、任沈旭;从80后民企老板汪全现投身公益捐资百万元到10年义务献血并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的王小英;从74岁高龄雨天砸墙救人的乔喜森到把工作当事业、把群众当亲人的中国好人李秋莲……在陕西王益区一桩桩凡人善举,正以群体性的模范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王益区是陕西省铜川市的老城区,也是众人心中的“老煤城”,历史欠账多、滑塌区、沉陷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众多曾是这座城市的鲜明写照。
一座追赶超越、跨越发展的老城区为何涌现如此多的好人群体?近年来,王益区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园区拉动、城乡联动”四大战略,在加快追赶超越步伐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经济发展同等位置,让王益百姓过的更幸福。一是加强文明教育。组建“星火党课小分队”,到272个党支部党员干部中开展理论学习;持续开展“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用餐”六大行动及“全民阅读”“传承好家训 建设好家风”“志愿服务”等一批主题系列活动,倡导全区干群争做“文明有礼”的最美王益人。二是抓好典型选树。让好人故事进课堂、上荧屏、进舞台,李秋莲等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0多人获誉省、市道德模范及好人称号,各类先进集体 126个,构筑“英模群体”。三是褒扬礼遇典型。从开展节日慰问、帮扶生活困难、开展健康检查、提供就业支持等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帮扶。今年,隆重举行了全区第四届道德模范表彰典礼,让好人有礼遇,让学习有榜样。
与此同时,王益区还先后启动了“学习模范李秋莲 实干惠民在一线”“日行一善”和“与文明同行 为城市添彩 做最美王益人”主题活动,建立服务群众微平台,30多名区级领导一线抓脱贫、惠民生、促发展,50多个部门包抓46个村(社区),293名党员干部与293名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对子;区农林、民政、卫计、教育、文广等部门,拿着群众开出的“需求清单”走进一线,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区优秀教师队伍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全区医务工作志愿者与贫困群众进行帮扶、全区文化志愿者到乡村(社区)与开展下基层服务, 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成为王益区独特的城市文化。
一个地方好人多了,会带动周围所有人都争做好人;一个地方的家庭家风好了,会引领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四年五进位、重点示范镇三年十三进位、连续六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年度考核优秀区县。“要凝聚民心、提升民气、在全区唱响崇德向善主旋律,助推全区追赶超越、转型发展,让王益群众生活的更有尊严,”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姜文宏掷地有声。(张亮 通讯员王晶)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