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7日电 近年来,陕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4年—2016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过730亿元。其中,2016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31亿元,占全省总值的11.7%,今年一季度与沿线国家进出口6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
着力扩大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
通过深入推进“三互”大通关(信息互换、监管互任、执法互助)建设、AEO(认证经营者)互认等区域通关一体化、便利化改革,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通过构建物流大通道,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目前,从西安出发的“长安号”中欧货运班列,先后与阿拉木图、莫斯科和布达佩斯等多个城市开行330余列,运送货物50余万吨。以一趟货运班列为例,从西安驶出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站只需一周左右,比以往公路运输的时间减少了20多天,货流成本大为降低。另外,西安已开通国际航线达46条,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20%-30%。
着力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
截止2016年底,陕西省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国别数量从三年前的11个增加到26个,投资额从3.8亿美元增长到12.8亿美元,在全省对外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从19%提高到34%。这些项目合作,既为所在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税收,也有力地促进了陕西的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充分发挥陕西在对外工程承包领域的集群优势,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工程集团主动“走出去”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工程承包企业的务实合作,支持企业在沿线国家承揽工程项目。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发起设立“陕西省抱团出海银企联盟”,与中铁二十局、华山国际等重点企业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项目推荐和信贷支持等多元化服务。
着力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平台建设
共建经贸合作园区,西安半导体国际合作产业园、中韩(陕西)产业园、陕港融资租赁国际合作园、美国内布拉斯加(杨凌)农业科技园等一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开创“两国双园”模式,共建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友谊苹果园等顺利推进,成为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彭雪 宋欢)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