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铸就地电员工“工匠”精神
2017-04-28 17:17:49   来源:中国网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走过135年光辉岁月,陕西地电也走过了28年的发展历史。

中国网4月28日讯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走过135年光辉岁月,陕西地电也走过了28年的发展历史。站在“十三五”发展的新起点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沿,面对一流配电网企业建设,要想做强做大,唯有发扬“工匠精神”;要想调高标尺、实现追赶超越,唯有练就“绣花”的功夫,栽植、培养、铸造一批“地电工匠”,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激荡起公司改革强音,汇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绣花”功夫,首在精准借鉴。近年来行业对标、学习交流等载体为公司系统各单位搭建了相互学习、补齐短板、借鉴提高、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面对供电企业发展态势,面临当前形势任务,没有现成经验版本,我们要在读懂历史、审视现实、结合实际、做好当前、谋好未来的同时,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借鉴其他成功模式,打造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好发展的“路线图”,在安全生产上坚守红线,在企业经营上提质增效,在供电服务上优质高效,在综合管理上争先进位,在党建引领上创先争优,奏响“大合唱”,喊出“好声音”,练好具有地电特色的“绣花”功夫。

“绣花”功夫,重在精准施策。一流配电网建设要求我们坚持效益优先、精准投资、经营电网的原则。重点做好前期调研、初设审查、项目协调、现场监督、招标采购等环节问题改进工作。在各级网改、大修、科技以及客户工程项目库的储备和滚动修编上要精准,优化设备选型,现场勘察、工程设计、立项申报、材料计划要精准。在实施施工建设环节上现场管控、质量管理、进度把控要精准到点,组织方案、施工方案、人员、机械、材料、设备、环境、车辆、保障等要素均要精准掌控,工程建设宣传要有针对性,突出政策、法规、法纪宣传和氛围营造,做到精准有效。工程主体工程竣工后辅助工程的实施、工程三级验收、整改消缺、暂估、决算、审计、转固、销号要环节要求精准。后期工程档案要跟进、旧料回收要及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管理要精准。

“绣花”功夫,贵在过程精确。在我们安全管理、企业经营、综合管理等领域,就要求做到全过程精确无误。在安全隐患排查、设备运行维护、营业指标分析、客户市场调研、节能降耗挖掘等均要全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精确。深入开展“五测三查”专项治理和危害电力设施违法行为专项治理,严肃中低压配网停电计划审批和故障调查考核,持续推进配网运行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对于人、电网、设备等安全管理要精确指标,吃透“底子”,精确方案,精确应对,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面对,强化底线,坚守红线;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绣花”功夫,恒在落笔精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企业的成果最终以经营指标来呈现。要做到各项营业指标数据真实、可靠,精确,精确的反映企业收支和经营的真实过程,用精确详实的数据分析问题、解析现象、预测趋势、制定方案,为持续健康发展做足功课。结合当前”十三五“规划和一流配电网建设,开展 “素质工程”、“争做工匠型职工”等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融练兵比武、技术晋级、表彰奖励为一体的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术攻关、“比学赶帮超”及以“保安全、促生产、增效益”为主题的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等“六小”活动,催生动力,激发活力,展现企业员工魅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

“绣花”功夫,务必常态创新。“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推陈出新是匠心的永恒的生命。当前,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要想永葆生机,就要不断学习充电、培训提高,践行“学习改变人”的理念,结合人员、岗位、技术、设备等实际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培训,培训方式上不拘于讲堂,可“走出去”,采取深入现场实际、培训经验分享、革新成果交流、专业人员授课等形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效能力,以最开放的姿态来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从而创造最新的成果。充分利用多媒体实时、立体、互动的效应发挥网络资源的灵活性,定期在班组之间、不同专业职工之间组织互动训练、旁站监督、异地检查等。

练就“绣花”功夫,时时处处显现于生产经营服务等工作链条每一个支点之中,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时要本着初心、带着感情、扛着责任、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智,以“绣花”功夫精准、精确、精美、精致、精湛的雕刻、绘制,以精致之策、完美之举为安全生产服务、为经营管理助力、为追赶超越发声,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融入行为规范,企业才会长寿发展,事业方可基业长青。(秦选红 陕西淳化供电分公司经理崔利波供稿)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地电 工匠 功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