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西安3月20日讯 塞北早春,乍暖还寒。3月9日,记者走访了靖边县天赐湾镇李家城则村,看到很多群众都“念‘羊’经,发‘羊’财”,羊产业托起了他们的致富梦。
“在政府的扶贫补贴下,我养了60多只羊,按每只羊纯收入300元计算,一年下来,光养羊就有近两万元收入,再加上粮食直补、林补等转移性收入,我家已经不属于贫困户了!” 天赐湾镇李家城则村建档立卡贫困巩固户余会水说。
李家城则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土地贫瘠,且多为旱地,种地收入微薄。农民一年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到头来,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为了增加收入,该村村民自发搞起了养羊产业。但是由于规模小、数量少(多则十来只,少则三五只),再加上村庄地理位置偏僻,羊的销路不畅,农民的收入没有明显地提高。
2014年起,靖边县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对于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标准的家庭纳为贫困户,对其建档立卡,并进行相应的扶持。对于养殖户,财政给予近一万元的补贴,让他们盖圈舍、买羊仔,实现脱贫致富。这种利民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养羊的积极性,建档立卡的产业扶持户纷纷搞起了养殖业,余会水就是其中的一户。据统计,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养羊800多只,全村养羊6000只左右,羊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虽然说羊产业托起了我们的致富梦,但是对生态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只是李家城则村,这是全镇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天赐湾镇镇长高文昌表示,镇上将利用好扶贫资金,积极鼓励脱贫巩固养羊户种草,切实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要让脱贫巩固户把羊养起来,长期能养下去,真正走向“羊光大道”,做到保护生态和农民增收致富“两不误”。
“我们这里羊的品种好,羊肉口感也不错,但是由于缺乏深度加工,只是售卖现成的产品,即毛、绒、肉,既卖不上好价钱,又没有很好的销路,致使农民的收入不是很高。”李家城则村委负责人说,今后村上将发展成立羊产品加工合作社,对羊毛、羊绒、羊肉进行深度加工,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打算发展“互联网+”,通过网络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解决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真正做到“念‘羊’经,发‘羊’财”。(秦选红 通讯员 李宁)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