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谈话
中国网4月27日讯 据四川省攀枝花市纪委26日消息,今年以来,该市深入实践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任前、函询、诫勉“三种谈话”,抓早抓小,扎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篱笆”。
“大额费用支出的报表上,没有按规定附上相关附件说明,这笔‘模糊账’让群众看在眼里,会怎么想?”谈话桌的一边,攀枝花市纪委的工作人员严肃地提醒。对面,一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满脸通红,直言自己疏忽,承诺立即整改……这是不久前攀枝花市纪委开展的一次“面对面”谈话。
据悉,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结合反腐败新形势新要求,该市坚持关口前移,扎实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谈话内容突出守纪律讲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增强职务变动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履职担当精神。2016年以来,市纪委主要负责人同全市副县(处)级以上职务变动干部任前集体廉政谈话79人次。
同时,该市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积极采用谈话函询方式,及时红脸出汗,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在谈话中要求被谈话函询对象就有关问题实事求是地作出说明,被谈话函询对象所在党组织负责人对说明材料进行审核把关、“签字背书”。为确保内容真实、整改有效,市纪委还建立谈话函询后的抽查核实机制,防止“一谈了之”“一函了之”。2016年以来,共谈话函询627件次,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提醒和教育效果。
此外,攀枝花市为教育和保护领导干部,及时帮助领导干部认识、改正错误,避免形成严重后果,恰当运用诫勉谈话制度,及时整改。对纪律审查中发现的党员干部轻微违纪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帮助找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促,讲清政策纪律,指明整改方向,教育党员干部认清错误,吸取教训、改进提高。2016年以来,共诫勉谈话12人。(王玮 龙文兮/图)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