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郊发现一唐墓 墓主人曾获“铁券”免十死
2017-04-19 10:31:41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看过香港拍的锦衣卫影视剧的观众,对剧中的“丹书铁券”大概都印象深刻,持有者可获免死特权。

看过香港拍的锦衣卫影视剧的观众,对剧中的“丹书铁券”大概都印象深刻,持有者可获免死特权。在近日西安市长安区发掘的一唐墓里,墓主人就是一位曾持有中宗皇帝赐予的“免死铁券”的人。遗憾的是,由于墓葬早已遭破坏,铁券并未在墓中找到。

首次在唐墓中发现“铁券”记载

近日,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居安村的一唐墓的发掘,再次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尽管该墓葬此前经过数次盗掘,仅有部分陶俑和残缺的壁画被发现,但残缺的墓碑上的一段墓志中的文字,却为西安地区唐墓考古发掘此前未有的发现。

“‘赐铁券,免十死’,墓志中的这句话明确提及了‘免死铁券’。”参与此次唐墓考古发掘的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表示,按照墓志内容,那块“免死铁券”应该作为陪葬品一起埋在墓葬中的,但因为后来的民间盗掘,该铁券已遗失。“尽管没见实物,但在西安地区唐墓发掘中有明确记载‘铁券’之说的,这也是首次发现。”

据了解,位于长安区居安村的这座唐墓发现五六处很明显的盗洞,而盗洞的方向正好打在东、西两个壁龛中间,此次发掘中仅发现壁龛里面少量的陶俑,考古人员推测大多数陶俑以及墓葬中的陪葬物都被盗了。而在墓道口发现的墓碑,也是只剩下大约半块,幸好上面的文字清晰。

铁券制度始于汉隋唐时较盛行

铁券是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的一种特别证件,获得者可以免除刑罚或死罪,因其是用朱砂写在铁铸铁券上,又被称为“丹砂铁券”。据史书记载,铁券的首创者为汉高祖刘邦,汉朝以后,铁券制度时用时废,并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制度。

据了解,隋唐时期,对于功臣赏赐铁券,用以表示免死特权的作法十分普遍。隋太祖曾赐李穆铁券,恕其十死。唐中宗曾赐杨元琰铁券,恕十死。至唐代晚期,藩镇割据,帝室更大量赐铁券以讨好拥有兵权的将领,致使发展到一些藩镇将领也实行对部下赐铁券免死的奖励。宋代以后,帝王对功臣赏赐铁券的情况有所减少。但在明代,仍有赏赐铁券的现象。现在拍摄的明锦衣卫影视剧,持有免死铁券者都是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更将铁券这一物件神秘化了。

“丹书铁券”虽可免死,但并不所有的罪行都能免死。据文献记载,免死铁券“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也就是说,如果犯了谋反罪等重罪,死罪还是不能免,铁券也就失效了。

据史学家考证,现今保存下来的唐代铁券实物,仅有897年(唐代乾宁四年)赐钱镠铁券一件,长52厘米,宽29.8厘米,厚0.4厘米。券为复瓦形,上嵌金字诏书333字。这是唐昭宗李晔赐给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钱镠的。券文说:“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该券目前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也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块唐代铁卷。

 

 墓主人李承嘉深得中宗皇帝信任

记者注意到,这块残缺的墓碑上并没有出现墓主人的姓名。那么,这位深得皇帝厚爱而被赐予“免死铁券”的墓主人到底是谁呢?

“尽管没有了墓主人的名字,但墓志中有他爷爷的名字和儿子的名字,据此我们推断墓主人应该是李承嘉。”邢福来介绍,墓志中提及墓主人的爷爷为李宽,此前曾在距离该墓约2公里的地方发掘出唐陇西公李宽之墓,再佐之有关史料记载,推断该唐墓的主人为李承嘉。

“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很少,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曾任户部尚书。”邢福来介绍,据墓志上的内容,墓主人李承嘉很有才干,深得中宗皇帝和武后的信任和厚爱,“墓志中说唐中宗曾经赐他铁券,免十死,武则天听说他免十死以后,又给他加了再免十死。”

尽管得了皇帝的免死铁券,但李承嘉还是未能善终。据墓志内容,由于其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朝中官员,晚年被调任到今广西一带,因水土不服客死他乡。一年后迁葬到了居安乡高阳原,即今长安区居安村,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如今的居安村在唐代就已存在。

据专家研究,唐朝大约有一百人左右获赐铁券,结果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四分之一,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因史料记载缺漏不详不知所终。而这座唐墓的主人李承嘉也只能算在四分之一非正常死亡的人中间了。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唐墓 铁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