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催人忙。这几天,笔者穿行在塔里木河南岸的一师十二团的田间街道,这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不论是养殖场里,还是蔬菜大棚里,企业车间里,到处都是职工群众铆足劲忙增收的身影……
提升技能,搞好特色种植
“又到了该给枣树剪枝的时候了,通过专家的现场讲解,我对修剪枣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前光知道埋头苦干,没有一点科技理念,通过这次培训真的又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我一定要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以后的生产中,尽全力把我那50亩枣树地管理好。”3月23日,在十二团林果业培训班上,八连职工宋武国高兴地说。像宋武国一样,今年以来,十二团就有1.3万余名群众接受了农技专家们送出的科技“大礼包”。
在二十八连开展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上,承包户王中华激动地说:“听了这些专家的讲课,才了解到,科学合理地施肥也能减少病虫害……团里组织这样的培训真是太好了。俺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
近年,该团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随着职工群众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从单一的种植方式变为走特色农作物和果蔬种植之路。眼下,十二团的蔬菜种植户们纷纷钻进菜棚,采摘、育苗、倒茬,忙个不停,农家菜棚“春”意盎然。笔者在五连职工马爱萍的温室大棚里,感受到了一派“火热”场景。马爱萍正在温室大棚里忙碌着,说起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给她带来的实惠,马爱萍高兴地说:“再有几天,我种的大棚蔬菜就可以上市了。”
在五连职工杨贵的大棚里,西红柿挂满枝头,翠绿的黄瓜,顶花带刺,长势喜人。笔者看到他正在给黄瓜打岔,忙得不亦乐乎。杨贵勇乐呵呵地说:“我种植大棚蔬菜已经好多年了,这不昨天刚卖了一批黄瓜、西葫芦。”
近年,十二团把特色种植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调整农业结构、促进职工群众多元增收的有效措施来抓,积极拓宽职工群众的增收渠道。据了解,2015年,十二团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07座,占地面积412亩。现在,这些大棚成了职工多元增收的“聚宝盆”,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种植户亩均净收入在5000元左右。
典型带动,实现规模养殖
近年,十二团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构建了优势棉花、高效林果和特色种养并重的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养殖业成为很多职工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3月17日,在九连养殖场,王林纪家的鸡苗又卖了个好价钱。“到年底估计能赚个十几万元。”王林纪信心满满地说。
“多亏了团党委的好政策,给予了我大力支持,给我发放了扶助资金,送来了‘及时雨’,要不今年这么多鸡吃啥?”七连养鸡专业户杨维民在自己养鸡场一边搅拌鸡饲料一边对笔者讲述着团里出台的职工群众创业优惠政策带给他的好处,讲述着他这几年来养鸡的酸甜苦辣。
如今,十二团特色养殖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许多增收致富的职工群众高兴地说,党的富民政策,让大家生活得更加幸福了。
在十二团小赖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一群群羽衣闪亮、体格健壮的散养鸡在沙包上觅食。主人赖世全正在红柳丛中拾捡着鸡蛋,赖世全提着一筐刚刚拾到的乌骨鸡蛋告诉我们:“2016年,笼养蛋鸡5万只,产鸡蛋12万公斤,散养乌骨鸡2万只,产绿壳鸡蛋1.5万公斤,销售鸡6万只。”“现在团里的扶持力度很大,再加上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沙包边养乌骨蛋鸡天然无污染,空气又好,下出的蛋品质更佳,更受人们喜欢,所以便下定决心发展生态乌骨蛋鸡养殖。”“就算有人上门收购,我们的价钱也比一般的鸡每公斤多出两元到3元。去年,合作社盈利100万元左右。”尝到养殖林下生态乌骨蛋鸡甜头的赖世全高兴地说,结合团里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他们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做好鸡雏、产品销售、养殖技术交流等工作,引导更多的养殖户共同走向致富路。
农闲不闲,打工鼓起腰包
“今天我一大早就到这上班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每天可以领工钱,这两天老板又打电话催着去干活了,有钱挣多好啊,在家待着也闲不住呀。”这两天,笔者就在十二团宏远果业冷库前,看到20多名妇女在忙着包装香梨、苹果。
据了解,十二团现有企业187家,新增9家,现有专业合作社27家,新增5家,现有个体工商户552家,新增101家,形成了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存储、运销企业,带动职工群众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挣,呈现出一派人人忙挣钱的繁忙景象。
据了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职工群众的农业管理效率越来越高,职工群众的农闲时间越来越多。但农闲时候,大部分职工群众没有闲在家,跑运输、搞加工、开网店……都成了职工群众的增收途径。在十二团几家果品加工厂打工的该团十一连职工王艳梅告诉笔者,每年她都会在农闲的时候来果品加工厂打工,一天多的时候能赚100多元钱,一个月基本能增收3000元。连队和她一样的职工群众不在少数,多的时候厂房里能有40多人。
近年,十二团借助生态和农业优势,鼓励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
十二团在完善的政策机制引导和推动下,使职工群众脱贫的视野更广,增收的路子更宽。十二团党委书记、政委周文昌告诉笔者:“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现代农业推进的有利条件,做精棉花,做大林果,做实畜牧,做活产业。继续加快拓宽职工群众增收途径,让十二团职工群众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多措并举拓宽增收渠道
三国时期,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高兴地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有人说:“只有造一杆大秤来称。”有人说:“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而曹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曹冲称象,故事包含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方法的多元性和目的单一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朴素的道理经常贯穿于生活实践中,我们兵团各团场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各种举措,又何尝不是如此。增收致富是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养殖业、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等等增收致富的手段、措施、方法却是多元的。多措并举铺就的致富路,应因地制宜、因时而为、因人而异地实施帮扶方案,在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就业面等方面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一方面,良好的产业结构是增效增收的重要保障。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和“互联网+”等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和释放就业创业潜能,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创新产业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突破口,调优壮大畜禽养殖结构,以现代畜牧业、高效种植业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精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增加产品高附加值,形成新的增收点。
还有,扩大就业面是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就业渠道,完善配套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努力拓宽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渠道。
[责任编辑 辛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