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忆】航天情矢志不渝 潜心治学精神永存
2017-04-06 09:24:03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耄耋之年仍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他就是著名飞行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蔡英 蒋云龙)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耄耋之年仍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他就是著名飞行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2016年4月24日,在我国第一个航天日,陈士橹院士因病在西安去世,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缅怀这位96岁老科学家,老党员矢志不渝的航天情。

西工大航天学院16级硕士研究生:“一生严以律己,始终坚持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航天大国梦鞠躬尽瘁。”

清明节前夕,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举行了纪念陈士橹院士座谈会。同学们通过讲述陈士橹的先进事迹,谈感想感悟,表达自己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1920年9月,陈士橹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的一个普通农户之家,从小勤奋苦读,顺利考上了西南联大航空系。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党委书记鲁卫平:“当时先生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金华读高中的时候,耳闻目睹了日本的飞机在金华上空狂轰乱炸的惨烈状况,所以先生那个时候就萌发了要学航空的想法。”

1956年任教于华东航空学院的他,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该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怀着航空报国的理想,1958年陈士橹回国后来到西安,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在这里,他受命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宇航院系。这个系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出现了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作为系主任的他四处奔走呼吁,并找到当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先生反映他的想法。

【生前采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 :“后来钱学森自己也跟我讲。他说陈士橹啊,你们开始很多人都把你们要拆掉,他说我是赞成支持你的。”

执教70年来,陈士橹的执着与严谨始终如一。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他都要亲自核对,逐个进行批改。

陈士橹学生、西工大航天学院教授王志刚:“在学术上他非常的严谨,不允许有任何一点点的马虎,写报告的时候,如果那个概念说的不对,陈老师马上会纠正的,公式也是他一个个推算的。”

陈士橹一生始终坚守航天事业,先后培养了50多位硕士和博士,许多人已经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的栋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自己的言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西工大党委宣传部付怡:“直到临去世前一个月,陈院士都惦记着学校,把他毕生的积蓄100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捐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教师的楷模。”

西工大校友会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张英群:“作为一个院士,按照国家的规定,飞机坐头等舱没有问题,走贵宾通道,但是先生从来不享受,不管谁反对先生就一句话,国家的钱能省一个也好。”

西工大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研二学生张孝南:“最打动我一点就是,他的敬业精神,他有自己非常坚定的信念。我觉得我以后一定要投身到航空航天科研院所,一定要坚持我自己的专业,把我自己学到的知识献身国防。”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航天 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