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同朝皮影:百年“段家班”的坚守和传承
2017-03-23 10:32:27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在渭南市大荔县,有一个已经延续了整整五代人的皮影戏班,从上世纪80年代娱乐生活匮乏带来的火热繁荣,到90年代遭遇市场需求疲软的困境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刘权锋 王玥瑶)在渭南市大荔县,有一个已经延续了整整五代人的皮影戏班,从上世纪80年代娱乐生活匮乏带来的火热繁荣,到90年代遭遇市场需求疲软的困境,直到现在,他们依然在坚守着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家传承百年的皮影戏班。

夜幕降临,历史悠久的大荔同朝皮影又一次在朝邑镇沙底村上演。发源于1880年的段家班皮影社是大荔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老班社,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20年的历史,表演时一家人齐上阵,从操作,唱念做打到吹拉弹唱,每人都要分身数角。

同朝皮影传承人段满瓮:“从我太姥姥手里,到我爷爷手里,到我父亲,到我,到我儿子是第五代人了,传了五代这个戏。”

同朝是同州和朝邑的合称,就是如今的大荔县。演出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道具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同朝皮影逐渐走向落寞。到2000年前后,沙底村只剩下段家班一家仅存。第五代班主段快车从父亲手里接过段家班时,面临的是皮影表演收入微薄,老艺人相继逝去,年轻人不愿再学的尴尬局面。

段家班皮影社班主段快车:“相当于一个月有三两场戏,那时候可以说包不住生活了,有一段时间干脆说就不弄这了,咱出门打工算了,都养不住生活了嘛,有这种想法,就是还是舍不得,心理上还是舍不得,一直还是坚持下来。”

在漫长的坚持与等待中,段快车发现,相对皮影戏消费市场的萎缩,手工打造的皮影道具却日益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敏锐的段快车为段家班引入了皮影雕刻的环节。皮影雕刻分为选皮、制皮、画稿、镂刻等八个步骤,最考验手艺的是镂刻环节。推皮走刀同朝皮影是基本的雕刻手法,右手持刀,刀尖固定不动,左手推皮走刀运转而刻。

段家班皮影社班主段快车:“刻眼睛这手法就变了,现在是牛皮要动,刀也要动,它是相当于三百六十度拐弯,你眼睛是圆的,是个椭圆形,必须转一圈相当于是。”

人把控刀,而不是刀控制人,这才是皮影雕刻的最高境界。在段快车手下,皮影人物的轮廓开始慢慢显现。所有部件雕刻完成,随后的环节是敷彩,点染时浓淡的变化,使影人呈现出异常绚烂的色彩效果。最后用针线缀结合成,皮影制作才算大功告成。

这样精心打造的皮影,售出时少则几百多则上万。通过雕刻养戏,而戏剧表演能为皮影道具提供展示舞台,从而带动雕刻市场,实现互补发展。目前,段快车成立了大荔同朝皮影文化有限公司,皮影雕刻也正在稳步扩大市场,皮影戏在段家的坚守和传承中也焕发着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段快车代表大荔先后出访了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等国。2011年,他们走上了上海世博园陕西展厅的大舞台。百年传承,这是难能可贵的传统,最质朴的民间艺术,也是像段家班一般的民间团体,终身守望的事业。

段家班皮影社班主段快车:“也比较是爱好可以来说,心里总想来说把这不论用啥办法必须是传承下去,这以后我也想是把这项手艺传承给我的儿子,我的女儿,一直把这同朝皮影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大荔 段家 皮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