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为何在培训市场输给跆拳道?
2017-05-03 15:28:24   来源:解放日报

这几天,格斗狂人徐晓冬与太极雷公短短10秒的交战视频网上热传,让中华传统武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几天,格斗狂人徐晓冬与太极雷公短短10秒的交战视频网上热传,让中华传统武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说,太极雷公输给综合格斗,是传统武术输掉了“现在”;那么,在青少年培训市场,武术班不敌跆拳道为代表的“洋拳”,则预示着传统武术可能还将输掉“未来”。明明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家长们为何更愿意掏钱让孩子学习韩国跆拳道?

武术成了“顺带”的课程

“目前我们的团体会员超过110家,都是培训机构,注册个人会员超过6万人,大部分是儿童。”上海市跆拳道协会常务秘书长姚毅梅说,这还不是沪上跆拳道培训机构的实际数字,还有很多民间道馆并没有加入协会,“据估计,他们还有几万人。”

相比之下,传统武术在少儿培训市场略显冷清。记者调查发现,沪上以武术作为培训项目的机构只有寥寥几家,其他为数不多开设武术班的培训机构,都把武术当做分支业务。莘松路上一家开设多年的“道馆”很具代表性,主打儿童跆拳道培训,同时也开少儿武术班,“一般跆拳道开设的班次是武术班的5倍以上,毕竟学跆拳道的孩子多,只靠教武术,我们很难活下去”。

愿意“顺带”武术的培训机构,一般都是出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考虑,“毕竟想学武术的人还是有的,既然有场地和教练,就顺便开班了”。

武术培训缺乏统一标准

孩子和家长选择跆拳道的理由,可简单归纳为三点:第一,孩子觉得衣服好看,动作帅气;第二,家长们觉得孩子从中既能学习礼仪,又能强身健体,且见效很快,练三个月就有“腔调”了,出拳出脚看得出力度的增加;第三,跆拳道的段位制非常吸引人和激励人,它细分为10级9段,升级很像小孩子玩游戏时的积分激励,随着腰带颜色的变化,直接就看到了学习的效果。

跆拳道具备的教育功能和手段,其实中华武术也一样不少:除了强身,武术的精髓是武术精神、武术礼仪和武术文化,武术也有段位制。但为什么武术培训市场没有形成气候?

究其原因,传统武术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简单易学的培训模式。据了解,目前经国家认定的传承关系清晰有序的武术拳种就有130种,再加上一些器械,练习方式又有上千种,要想将适合青少年培训的项目和方法协调统一,几无可能。如何精选、简化,也会争论不休。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教授戴有祥表示:“不说别的,就说服装,根据武术种类的不同,服装款式也不同。要选择最适合和最受孩子喜欢的服装,一定会有不同意见,像跆拳道、柔道等项目那样进行统一规范很有难度。”

不少武术圈内人士表示,武术三级九段的段位制和市场严重脱节。多年教授少儿武术和跆拳道的资深教练黄子君说,武术的段前1到3级的考试内容太过于简单,就像做广播操,“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孩子,训练两三天就可以完成考级;但等到了考段,难度又陡然增加,连空翻都来了,根本不是一个适合大众、循序渐进的考级考段标准。”

武术推广还需顶层设计

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没有至上而下的推动力,缺乏一个清晰的合作脉络,相关带头组织的作为也不够。

“跆拳道的培训可以说是全球化的路子。”姚毅梅说,跆拳道最权威的组织是韩国国技院,他们将跆拳道的各项标准下放给世界各地的跆拳道协会,任何一个俱乐部都执行同一个教学标准和评级方法,执行起来简单清晰。“每年他们都会根据市场的反馈,对‘标准’进行微调。”

模式统一、思想统一,让跆拳道的推广水到渠成。以上海为例,从中国跆拳道协会到上海跆拳道协会,再到各会员机构,现在已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市场培育道路。中国跆拳道协会提供权威的标准和段级考核,上海市跆拳道协会则起到引领、服务和监管的作用,会员机构则只需使用和执行现成的教材和标准,谁执行得好,谁就能发展壮大。

传统武术界个别有识之士,也曾想效仿跆拳道的模式。“尚体武苑”是沪上知名度较高的武术培训机构,创办已经6年,有6家分馆。该机构的创始人阚一工,有这样的梦想,他希望通过率先做出一套“标准”,来带动整个武术培训市场的规范化。2012年“尚体武苑”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武术段位推广点。然而创业6年,这个机构依旧面临生存难题。阚一工说:“很多人不知道,我们2016年解散过一次,有股东觉得这样的模式看不到头,就放弃了。”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武术 培训市场 跆拳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