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陕西记者任学武)4月25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对全省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50家先进单位和8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陕西文物普查工作自2012年至2016年,历时5年,分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两个阶段,各级累计投入普查经费3359万元。全省在普查过程中成立了596个普查机构,建立了一个由104人组成的专家库,先后开展了325场9201人次的业务培训,专门培训了907名专职普查员,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市级组队、县为单元”的普查工作路线,全面掌握陕西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基本信息。经普查,陕西省行政辖区内可移动文物收藏总量为3009455套、7748750件,总数位列全国第二名。
下一步,陕西将以秦陵文化景区铜车马博物馆项目、碑林文化街区碑林博物馆扩展项目和陕西考古博物馆建设为牵引,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文物保护重大项目;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关注移民搬迁过程中的文化传承,支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制定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建设规范,积极创建省级文化遗址公园,让普查成果惠及群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