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音
最近这些日子,重庆市川剧院里人来车往格外热闹。一位大鼻子小个子的英国女子穿梭其中,她就是应邀执导第一部高清川剧电影《金子》的索尼娅·洛维特。自4月9日开机仪式见诸媒体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记住了索尼娅·洛维特那张精致秀美却略带沧桑的面孔。
在2016年初和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相识之前,索尼娅·洛维特没听过川剧,更没看过《金子》。但自从第一次听川剧、第一次看《金子》,她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川剧《金子》,她愿意把这部艺术精品拍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听到。于是,曾经拍过70多部歌剧电影的英国女导演索尼娅·洛维特,接下了这单极富挑战意义的活儿。
按照日程安排,经过4月10日全天工种就位及设备调试、试妆对光、校音对音,4月11日下午川剧电影《金子》第一次带观众演出拍摄。
一部《金子》6个角色,紧锣密鼓演了20年,沈铁梅这班人唱了600多场。当天开演铃声响过,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大剧院安静得如无人之境,大幕后面的6个演员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大牌名角儿老戏骨慌个啥?因为这场演出非比寻常。沈铁梅一时有些恍惚,这不是梦?这就是梦,一个做了10年的梦,今天终于梦想成真。
音乐伴以锣鼓响起,“老屋旧了……老屋朽了……”幕后一声帮腔,观众被带入了川剧《金子》的世界。现场多台摄影机同时将通体红妆的“新娘”抓入镜头……舞台上下演员、观众不知不觉入戏渐深,全然忘记演出现场正在拍摄一部全新的川剧电影。从第一场到第五场,声声相接、起伏跌宕,环环紧扣、喜怒无常。“风叫魂/雨落泪,雷喊冤/电发威”,从第三场的核心唱段《生生死死常相随》开始,到第四场“杀星”、第五场“自绝”,观众那憋在眼眶多时的泪,终于滚落下来。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导演一次暂停都没叫,全本《金子》就这样顺畅连贯、一气呵成,实在太叫人过瘾了!
因为要拍摄高清电影,该剧服装由担任《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片的服装师王秋华全新设计,灯光设计邢辛、舞美设计申奥等也无不围绕新的艺术载体而做足文章。
在开场大幕上,红黑两色的“金子”与“川剧”字样悬于枯藤枝蔓的老树上,用以强化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剧中金子侧腰那半幅百褶罗裙、仇虎后身那一帘条纹围兜,无不是角色性格特征的外化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演的尺度分寸与幅度张弛上,舞台上6位演员都自觉能动地做了相应的修饰与调整,以适应高清电影的特殊要求。
4月12日上午,相关人员集中座谈。沈铁梅同所有摄制组人员和主创班子一起,从头到尾观看了第一场带观众演出拍摄的样片。6位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6台机器的拍摄是否成功?音乐、音响、音效及服装、化妆、灯光等是否合意?关于样片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在讨论座谈中都一一涉及。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该剧配器兼指挥王晓刚就伴奏乐队的声部平衡、音量音色等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舞台导演胡明克也就全剧“点”与“面”的镜头运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别人发言时,沈铁梅静静聆听、默默思考。最后,她有条不紊地谈出自己的观感意见,如镜头上的角度、长度、幅度,如灯光的色调、变化、亮度等。“将川剧《金子》拍摄成一部电影,送上大银幕,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欧洲的舞台艺术、剧场戏剧的深厚传统一直保持得很好,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各国舞台常演不衰。我们的川剧有很多宝贵的珍品,但这些珍品的传播影响力却相当有限,别说走向世界,走出巴蜀都显得举步维艰。”还将继续完成两场带观众演出拍摄的沈铁梅表示,“受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国家戏剧院等的启示,我们看到高清电影可以完美地再现舞台艺术。既然可以拍摄‘高清歌剧’,那么‘高清川剧’为何不行?”
一部《金子》演了20年600多场,在中国戏曲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该剧的编剧隆学义和作曲陈安业如今都已辞世。舞台上的金子、仇虎等6位演员,现今最年长的已年逾古稀,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半百。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下这些艺术家的舞台风采,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去做的大事、好事。让电影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川剧《金子》的独特魅力,让这史上第一部高清川剧电影尽善尽美,沈铁梅班子和索尼娅·洛维特团队正在为此努力。我们期待着不久以后该片的盛大首映!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