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芹 张 伟
“我们一大早就来了,上午体验了一些项目,刚刚吃过午饭又‘返场’了。”正在学习编织金刚结的青年白领贾玉英笑着说。编织金刚结是贾玉英当天参加的第四个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她之前还体验了制作香囊、用粽叶编织玫瑰花等项目。在她身旁,还有一群不同年龄的市民正手持彩色编绳围坐在长桌四周编织金刚结。
3月25日,2017上海市民文化节(以下简称“市民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17场活动在上海市群艺馆次第开展。举办5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策划设计了一系列展现文化自信、符合百姓需求的赛事和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据了解,今年的市民文化节以“文化引领市民素养”为主题,深耕厚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群众受益”的长效办节机制,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市民文化自信
市民文化节开幕当天下午,上海市群艺馆三楼的一间教室被改装成讲座厅。作为今年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知识大赛的一部分,市民文化节“讲师团”正式成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胡中行和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步根海、过传忠,上海市“曙光学者”侯体健等10位专家、学者,接过了市民文化节组委会颁发的证书,成为“讲师团”首批市民导师。今后,他们将走进沪上各区图书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市民开办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方笑一说:“上海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比较快,传统文化犹如一瓶被封存的醇香美酒。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启开封盖,让大家闻到它的香味、品尝它的美味。”
上海市群艺馆副馆长吴榕美介绍,10位市民导师将在文化上海、上海文化云和市民文化节公众微信号同步推出“每日诗品”,每位老师精选3首“高雅而不高冷”的诗词推荐给市民,与市民共同开启诗词之旅。小学三年级学生小诺对“讲师团”的成立兴奋不已,她的妈妈表示,女儿平时喜欢传统文化,“她说以后要像姥姥看天气预报那般,天天关注市民导师推荐的精品诗词。”
可以说,市民文化节开幕这一天,无论是上海群艺馆前的少儿武术展示互动、全国学生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展,还是传统文化手工体验坊,抑或是传统剪纸作品展等,无不洋溢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但这里仅是申城一角,移步各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无处不在。
徐汇区美罗城商厦内,一场明制婚礼展示引来围观市民无数。新郎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吉服,新娘穿方领对襟吉服配袄裙。亲迎、同牢合卺、解缨结发……令身着时尚服饰的当代青年目不转睛。“我对传统服饰很感兴趣,觉得那种宽松的设计不失风度和礼仪,又有一种洒脱和闲适的感觉。”白领徐小姐说,这种古老的服饰和礼仪令人恍若“梦回大明”。普陀区不仅在长征社区举办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寻找古诗词达人”大赛,真如社区还集中呈现了瓷盘画、朱氏绳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品展。黄浦文化馆内,白领旗袍海选活动同期开展,24位白领佳丽展示二十四节气旗袍服饰,此外馆内还配套举办了老上海白领旗袍展、文创作品展示、情景剧演出等活动。
注重艺术导赏
提高市民艺术修养
正如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市民文化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萧烨璎所说,市民文化节举办各种活动赛事的目的,并非一决胜负、一比高低,而是要在市民中进行艺术普及、人文教育。“有了群众文化基础,高雅艺术才会呈现旺盛的生命力。”
这边,“讲师团”成立后随之开启第一场讲座——“诗词与人生”,吸引众多爱好者聆听并参与互动;那边,上海京剧院联手市民艺术大课堂,请来国家一级演员严庆谷为戏迷奉上“小丑说戏——京剧表演艺术导赏”。京剧知识、流派特色、精彩段落边讲边演,让观众大呼过瘾。听完严庆谷的讲课后,11岁的吴浩兴奋地说:“了解了好多京剧常识,以后我也能看门道了。”
在过去一年里,上海各区普遍注重艺术导赏与互动。不少市民从中受益匪浅,原本被贴上“阳春白雪”标签的高雅艺术越来越亲民。宝山区开启市民艺术导赏计划后,一位市民说:“在观看宝山大剧荟开幕演出京剧《曹操与杨修》时,我不仅沉浸在字正腔圆的唱词中,鼓掌也能鼓在点子上,感到有点合格戏迷的样子了。”今年,第二季市民艺术导赏计划又开始了。相比去年,今年的计划总数由原来的100场增至200场。启动当天,尔冬强、谷好好、段皑皑等艺术名家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导赏资源库。“成立这个导赏计划并增加场次都是应市民需求而设。”宝山区文广局局长王一川表示,“通过艺术导赏将市民引进高雅艺术大门,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也有助于进一步拉动文化消费。”
整合区域资源
打造文化品牌活动
经过几年的发展,上海市民文化节已逐渐成为各区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大舞台。市民文化节启动当天,各区纷纷亮出特色文化项目,为群众打造一场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集聚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戏附属舞蹈学校等舞蹈演出和教育资源的长宁区,不仅带来了专业水准的歌舞专场表演,还启动了“民星舞申城”市民舞蹈大赛,全市热爱舞蹈的团队纷纷前来报名。闵行区群艺馆则携手区域内的邮局带来了“鼠牛虎兔约会三国水浒——十二生肖、四大名著珍邮展”,展示了部分生肖邮票及《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珍品实物邮票。主办方还特邀年近80的国画家戴敦邦畅谈其设计创作的中国古典名著邮票。
此外,宝山区举办了2016市民文化节手工艺大赛作品成果展。为手工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协作平台;青浦区华新镇文体中心“民星荟”正式揭牌,“七彩村民秀”文化系列活动再次起航;黄浦区第三届城市草坪音乐会启动,再次奏响“春天的旋律”;嘉定江桥镇“醉江桥·文化淘宝”正式上线,今后市民每逢双月将可享受文化“双十一”……
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展示了上海的多元本土文化。市民文化节的积极参与者樊阿姨如此感慨:“如今,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市民文化节活动的影子,百姓点单、政府购买,真是‘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内容无人不爱’。”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