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 “文化管家”改变了“专干不专”和“场地闲置”
2017-03-27 11:08: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今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定义公共文化服务时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今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定义公共文化服务时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在四川省崇州市,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聘请社会化专业文化服务组织担任“文化管家”,不仅解决了当地文化站存在的“只有人看,没有人管”的问题,其“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服务也赢得群众点赞,盘活了基层文化建设。

25个乡镇文化站全托管

3月12日,由四川省崇州市怀远商会主办的“寻找百花仙子”比赛在该市怀远镇落下帷幕,活动娱乐性、观赏性兼具,吸引近2000名群众参与,而这得益于比赛背后策划、执行能力不俗的承办方——怀远镇综合文化站。

据了解,近两年来,怀远镇举办的文化活动数量成倍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当地文化站在充分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前提下,还承办了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而这仅仅是崇州市积极探索“文化院坝(综合文化站)托管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专干不专”“场地闲置”等共性问题困扰着很多地方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崇州也不例外。据介绍,2010年,崇州市完成了2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其中,除确定1名在编人员担任站长外,通过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招收了75名文化专职人员,统一分配到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但是,担负着丰富各乡镇(街道)群众文化生活重任的文化专干却没能有效发挥作用。”崇州市文旅局副局长石奕认为,一方面,文化专干队伍虽具备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但自身文化艺术素养有限;另一方面,因工资待遇低、奖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化专干队伍人员流动大,从而出现“专干不专”“专干不干”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5年下半年,崇州市按劳动法协议解聘了75名文化专干,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乡镇文化院坝(综合文化站)“基本文化服务包”,最终以每年250万元的投入聘请13家社会化专业文化服务组织,担任全市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文化管家”,根据可量化的责任清单考核文化院坝管理、业务、事务等服务。

“主人翁”转“磨盘”

黄俊棋是一名“90后”舞蹈教师,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家乡,当上了3个乡镇文化院坝的“文化管家”。“老乡的需要就是我服务的方向,他们想学什么,我就教什么。”面对家乡群众的文化需求,黄俊棋在所管辖的3个文化院坝成立文化活动小分队30多支,参加的志愿者达到500多人。黄俊棋还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免费少儿舞蹈培训并建成舞蹈考级点,让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不用去省城就可以考级。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罗蓓一直有个心愿——把音乐培训开展到农村去。在接手元通镇和观胜镇文化站后,她不单培养起一支达到演奏水平的成人古筝小组,还在两地文化站开展川剧玩友表演、茶艺表演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层次。

“刚开始听到解聘的消息,很沮丧,但在得知‘文化管家’的招募信息后,我马上报了名。”在怀远镇从事文化专干工作4年的白旭梅说。据了解,像白旭梅这样从专干转型为“文化管家”的有6人,他们从之前拿着不高的工资、被动式服务群众到如今成为主动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从以前花费只有千元级别的文化活动都要谨小慎微申报到如今常态化承办政府支出万元以上的大型文化活动,也从中有了从未有过的主人翁的感觉。白旭梅说,文化站这个磨盘也真正在她的努力下转了起来。

除有专业人员负责文化院坝的日常开放管理和活动组织协调,“文化管家”还聘请文化专家和艺术团队定期在文化站指导村级文化院坝开展活动,引领群众建设自己的文艺团队。据统计,截至目前,13支社会组织入驻文化站后,已在崇州市2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和253个村(社区)孵化和培育舞蹈、腰鼓、太极、乐器、朗诵、书法等群众文艺队伍341支。

直面困难,更上层楼

“文化管家”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质量,也让各地乡镇政府得到实惠。

“以前文化站站长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身兼数职,很难让文化站真正发挥效能。”崇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黄伟见证了崇平镇文化站的蜕变。黄伟认为,“文化管家”的到来,让乡镇政府可开发的文化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也极大补充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种类。羊马镇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王毓梓表示,“文化管家”的业务能力和执行力让她很放心。如今,她作为镇政府与“文化管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再也不用为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站阵地而发愁了。

探索一年多,“文化管家”目前也面临一些待完善的问题。从事舞蹈教学30多年、凭着群文热情接过重担的羊马镇“文化管家”唐红谈到,目前采购经费只能基本维持日常管理、培训和活动的开销,要提高群文建设水平,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此外,白旭梅介绍,目前“文化管家”采购项目是一年一签,因此自己还不敢制定长远的文化工作计划。

对此,石奕表示,从今年开始,崇州市计划加强对“文化管家”的培训力度和支持力度,并额外推出50万元“特色文化服务包”,由各地“文化管家”根据自身特色项目申报,避免同一管家管辖下的文化站申报的活动出现同质化现象。

更大的支持力度也意味对“文化管家”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悉,崇州市今后还将通过建立各类评估机制以及定期召开“文化管家”联席会议机制,对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跟踪了解、绩效考评,为文化站的科学有效运行确定目标、把准方向。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崇州 专干 四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