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与民营艺术机构合作 搭建美术馆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2017-03-27 10:57: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下,民营美术馆建馆热潮正风起云涌,但过度商业化和“高大上”的形象往往让老百姓敬而远之,更谈不上提高当地公众的文化生活和品位了。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时下,民营美术馆建馆热潮正风起云涌,但过度商业化和“高大上”的形象往往让老百姓敬而远之,更谈不上提高当地公众的文化生活和品位了。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省成都市近年来大力采购高水平艺术展览,通过和民营艺术机构合作的模式,不仅探索尝试了全新的文化惠民展览方式,同时缓解了民营艺术机构的生存压力。

赏名画听讲座有大巴接送

今年初的一天,成都诗婢家画院国艺堂书画教育的校长易雨晴一早就开始马不停蹄地为一批到来的小观众作专业书画赏析。两天前,由成都市文广新局主办的“笔墨时代——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在诗婢家美术馆开展,其间,为辐射更多的群众,诗婢家联合旗下国艺堂书画教育,在展览中穿插了幼儿观展环节,将孩子们的课堂搬到了展厅。

“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我们当然要尽职尽责做到最好。”据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馆长赵文溱介绍,去年,成都市文广新局通过招标,以单场2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本次展览,并对参展作品质量和惠民方式提出了高要求。开展以来,诗婢家美术馆不仅陆续推出了书画讲座及“观展有礼”等活动,还专门组织大巴车与各社区负责人一起接送市民观展,开拓了成都艺术展办展、观展的新例。

一直以来,展览的学术水准是衡量美术馆的一把硬标尺。在如今经济形势下,既要坚持展览的专业学术水准又要顾及公众性、参与性是民营美术馆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3月13日,“水墨四川——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四川岁月艺术馆开展,有了政府资金的支持,在为期9天的展期里,群众不仅免费欣赏到了包括陈子庄、岑学恭等在内的21位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的69幅精品力作,还能聆听《四川美术源流》普及讲座和主题为“当代四川水墨的现状与前景”的学术研讨会。爱好绘画的市民周涛说:“展览有脉络、有思路、有影响力,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下四川水墨的整体水平,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他们各自的艺术成就。”

此外,为扩大服务半径,成都市文广新局自去年开始购买各类流动公益性美术讲座,四川当代油画院中标承办了25场,通过走进社区,为群众讲解了国画、书法、雕塑、油画等的艺术技巧,提高了市民的艺术修养。

政府支持 一举多赢

对民营美术馆而言,参观人数或许还在其次,眼下更重要的是美术馆自身的专业性以及展览的普及性在多大程度上能给公众带来潜移默化的审美影响。

对此,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营利性的民营艺术机构,如果展览重学术和公益,必然会有亏损。而通过政府公益性购买,企业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展览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学术品位,丰富民营美术馆的展览层次,群众也能享受高品质的艺术熏陶,是一举多赢的举措。王奇透露,在政府资金的保障下,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还收集整理了一系列从未面世的名家名作,在进行展览之后,以画册的形式赠送给大众。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老字号,成都诗婢家有美术馆、画廊、画院、拍卖公司、传统文房和国学教育等全产业链,美术馆作为推广平台往往是不盈利的。记者了解到,近10年,成都诗婢家美术馆共举办了公益画展200余场,每场画展的成本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赵文溱说,如果没有政府支持,一场20万元的高质量展览对民营机构而言还是很困难的,政府购买高质量展览一方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让画院在艺术家、群众、同行中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成都在不断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办文化’中来,同时,成都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每年都在增加。”据成都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服务处处长夏凛介绍,去年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成都市级财政每年将继续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1000万元,各区(市)县在市级财政均衡性财力补助经费中每年继续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此,赵文溱表示,好的展览项目是一切服务的核心,公共文化服务又是连接美术馆与民众最为关键的桥梁,而更为贴心的配套体验将是成都各家民营美术馆未来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市政府 美术馆 桥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