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仁: 千年“赶分社”迸发蓬勃生机
2017-03-23 11:24: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3月17日,2017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暨郴州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郴州市安仁县举行。

3月17日,2017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暨郴州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郴州市安仁县举行。当天,近3万游客畅游安仁油菜花海,共赏乡村美景,感受千年民俗安仁“赶分社”的文化魅力。

去年11月30日,包含安仁“赶分社”扩展名录的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千年民俗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赶分社”延续逾千年

“赶分社”是安仁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最早源自于炎帝神农在安仁“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的传说。后来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型民间节令活动,每年春分前后半个月,吸引着湖南周边江西、广东、广西、湖北、贵州,以及浙江、河北、河南、香港、澳门等我国多个省区及国外客人来安仁,敬神农、祈丰收、祷安康、赶墟场、购药材、观风景。

每年“赶分社”,众多商贾、游客云集安仁,其热闹程度超过了本地的农历新年。有专家赞叹:安仁是全国唯一把春分作为节日进行隆重庆祝的地方。

传统的安仁“赶分社”活动主要内容是祀神祈谷、春分开耕、集会结社、赶场交易、吃药下田。它极具农耕文化、医药文化价值,是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彰显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奉献的精神。

医药文化的“活化石”

中草药是安仁“赶分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仁是“南国药都”,其境内产中草药900多种。炎帝神农在安仁尝百草为民治病,并教民识药治病,使采药、种药、用中草药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推广流传,积淀了深厚的民间药文化底蕴,浓厚药文化已渗透到普通民众中间。

安仁县永乐江镇老郎中陈赞文,每年“赶分社”前后都会用中草药熬制一大锅猪脚汤,请亲朋好友一齐品尝,周围邻居都称赞他的汤“通经活络、强筋壮骨”。

“小时候,父辈们每到春分都会熬猪脚汤给我们喝,久而久之,我们都会熬了。”陈赞文说,当地群众几乎人人都会采点草药,都会熬猪脚汤。他们采草药时,口中常念着一句口诀:“方茎中空能祛风,对枝对叶善调红,有毛有刺能消肿,亮面浆多解毒功。”据说,这口诀是神农时流传下来的。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一夜不眠,要吃倒水莲”,这样的民谣在当地民间口耳相传。中国民俗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叶涛表示,安仁“赶分社”有祀神祈谷、集会结社、赶场交易、吃药下田等习俗,是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医药文化的“活化石”。

药商云集,药市繁荣

今年安仁“赶分社”,吸引了当地群众以及来自广东、云南、贵州等20多个省份的医药商、游客共20多万人,以安仁县城石头坝中药市场为中心,向集市四周辐射,人山人海,叹为观止。“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安仁县中医院副院长张学群介绍,安仁草药品种多,且经过寒冬的积蓄,春分时节交易的草药药性很强,这是全国各地药商到安仁“赶分社”的原因。

在药市上,来自广东湛江的老中医刘爱民把从家乡带来的50多味中药材在摊位上依次摆开。“这些药材是从全国各地采购过来的,每年春分时节,我都会从广东湛江赶到安仁,一是朝拜药王神农氏,二是进行中药材交易。每年在这里待上20天左右。”刘爱民说。

“我们的百花草长寿茶,明目益智,提神醒脑降血压,大家不妨喝喝试试。”来自广西的陈兰屏在人群中推荐自己从广西带来的药材,她每年都随丈夫来安仁“赶分社”。除了将家乡产的药材带来市场销售,还会把安仁产的九节兰、龙骨伸筋等草药贩至广西,这是他们夫妻第10次来安仁“赶分社”。他们表示,安仁药材齐全、药性好,在他们家乡很受欢迎。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安仁 湖南 分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