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传媒网讯(通讯员 朱恢军 黄家瑞 记者段彬)今年来,柞水县通过积极设立生态保护公益岗位,认真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面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森林保险,科学制定林业扶贫措施、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生态脱贫扎实推进,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该县先后制定《柞水县护林体制改革方案》和《柞水县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办法》,严格按照“县建、镇聘、站管、村用”的管理机制,坚持公开招聘、自愿申请、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在镇村及村民密集区的醒目位置张贴公告,明确护林员选聘的资格条件、名额、范围、程序、方式、管护任务和管护报酬;目前共选聘生态护林员473名,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护林员考核实行分季度量化考核,护林员工资60%作为基础工资,40%作为绩效工资,按每季度按考核情况兑现工作,并对不合格的或不胜任工作的予以解聘和重新选聘,确保全县护林队伍的战斗力。按照《陕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商洛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有关规定制定了实施方案,截止目前,2009-2015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全面完成,共兑现5个镇63个村327个组12143户32315块宗地和四个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累计落实补偿资金6093.41万元;2016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共1569.06万元,涉及贫困人口为5镇46个村283个组3603户,补偿到农户资金300.664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34.5元,人均增收270.7元;2017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正在造册登记中。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以来,省市下达退耕还林地造林任务累计16000亩,造林树种主要以核桃、板栗和连翘为主,其他经济林为辅;2014、2015年度兑现涉及贫困户298 户,998人,兑现面积1561.2亩,兑现资金97.4万元。将贫困林区115.71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政策性森林保险范围,保费每亩2元,争取中央、地方财政补贴1.8元,林农每亩缴费0.2元,每亩保额500元;考虑到贫困户实际,林农每亩0.2元保费由县林业局和保险公司统筹解决,有效降低贫困林区林业经营风险,实现林农增收;2017年森林保险正在编制方案,0.6万亩核桃保险已经与农户签订保险合同。根据林业发展实际先后制定了《生态效益补偿脱贫办法》、《脱贫攻坚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林区群众和贫困户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收入;对于贫困户自建核桃标准示范园每亩补助500元、板栗每亩350元;综合科管核桃每亩补助500元、板栗每亩300元,经过多年建设柞水县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林果总面积达到69.27万亩,产量共计9379吨,总收入14861万元,人均收入1135元;林地药材、林下菌类、五味子、猕猴桃采集等,每年收入达到3156万元,人均收入241元。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依托“百村万人”技术培训、经济林综合科管技术培训、农综项目综合开发、生态护林员聘用等培训项目,分次分批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在全县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场次,培训人次达0.75万人;有效地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广泛开辟群众的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