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地学生为竭力进城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往返与城区学校、名校时,阿庄中小学在城区、外市就读的孩子,却陆续返回学校。
“不到一年时间,从渭南的蒲城,铜川的耀州区、新区等地的公办、民办学校转回就读学生86名。”阿庄中小学校长刘文怀骄傲地说。而两年前,学校还面临着生源锐减、校舍闲置、教师流失、教学质量下滑的处境。
这两年,学校下大力气改善了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区学生不断回流。去年秋季,学区内70名小升初学生留住了63名。在各地农村学校生源锐减的大背景下,校长刘文怀又是如何带领校领导一班人和教师队伍“逆袭”的呢?
“大家访”活动解顾虑
阿庄中小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组建了由校领导带队,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分为8个组的“大家访”队伍。了解学生家庭成员构成和生产生活状况,排解其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大家访”活动中了解到学生的顾虑,学校从学业、情感、资助三方面解决。“扶贫先扶智”,对于了解掌握的102名贫困生,学校为其量身打造建立“爱心卡”,并保证每一位贫困生享受到国家“两免一补”和“营养餐”。同时,一年来,学校积极争取安景川、中国金币总公司、浙商证券西安公司等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的资助资金15万余元,帮扶贫困生。
一对一帮扶活动促进步
面对学生基础差问题,学校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学困生采取教师一对一帮扶措施,科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帮扶学生积极开展帮扶,指点方法、答疑解惑、讲解课程,形式灵活多样。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对学生辅导,学生自觉学习,各社团开展活动,已经成为该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问题生建立联系卡、采取教师包抓的办法进行情感帮扶、心理疏导,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秋季期末考试,五年级数学在全区评比中进步了八个格次,初中总评获得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也抱回了质量进步奖,张欣雨同学被授予2016年铜川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人文关怀 打造平台 强队伍
为了让教师能够‘留得住、教得好’,学校一方面坚持用制度规范人,用活动鼓舞人,在学校唱响了爱护学校声誉,弘扬学校正气,关心学校发展的主旋律;另一方面,通过多方渠道改善教师的办公及生活条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获得感。”
学校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设置了校长信箱,畅通沟通渠道,促进学校管理日趋民主规范。学校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观看专家视频讲座,以及学校的六个教研组开展的“传、帮、带”等活动,开阔教师视野,助推其成长。积极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全年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160余人次,并及时表彰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去年,学校先后荣获铜川市标准化学校、铜川市中小学后勤管理规示范学校、铜川市反恐怖防范示范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先进单位等市区荣誉;学校也涌现出了惠玲、耿华娟、杜宏斌等印台区优秀班主任、印台区好青年、印台区师德先进个人。谈到学校今后的发展,刘文怀告诉笔者,他将不断努力实现“办好家门口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的阿庄中小学“教育梦”。(陕西日报记者 赵波 通讯员 郝彩琴)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