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共享充电宝也来了!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
2017-04-17 08:57:07   来源:华商报

充电宝,对于很多“低头族”来说并不陌生,为了随时随地用手机刷朋友圈、听音乐、看视频或者打游戏,随身携带才能保证电量满格。

共享充电宝也来西安了!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

共享充电宝也来西安了!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2】

共享充电宝也来西安了!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3】

共享充电宝也来西安了!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4】

共享充电宝也来西安了!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5】

 共享充电宝也来西安了!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6】

共享概念新玩法:充电宝租赁的风口来了

充电宝,对于很多“低头族”来说并不陌生,为了随时随地用手机刷朋友圈、听音乐、看视频或者打游戏,随身携带才能保证电量满格。可是出门在外恰好没带或者嫌累赘不想带咋办?于是有人想到了共享充电宝的法子。

现场实测

西安出现充电宝租赁,租一小时1-2元

共享充电宝正迅速占领西安一些商业密集区域。如果你在餐厅门口或者商场的拐角处留意,就会发现多了名为“租借充电宝”的自助机器,扫码付费就可以租赁使用充电宝。

近日,在西安小寨十字东南角一家商场的地下一层,华商报记者在一家冒菜馆旁找到一处名为“来电”的充电宝租赁机,这台机器约有1.4米高,每个充电宝的抽屉式出口有蓝光显示。按照机柜上的操作流程,使用者通过支付宝、微信扫码关注其公众号就可以开始租借。租用规则显示,押金100元(支付宝芝麻分600分以上可免押金),充电宝归还后押金退回来电账户。首小时使用免费,超时费用为1元/小时,最高一天10元封顶。同时,机柜还出售数据线搭,10元一条,首次体验会赠送五折券。

按照租借流程,记者用芝麻信用分借出一部充电宝,出口处的蓝光会变为闪烁的绿光,小闸门打开,提醒用户尽快取走充电宝后闸门并闭。从外观上看,充电宝的大小厚度与一部智能手机相似。由于充电宝不带数据线,记者支付5元购买了一根数据线,这根数据线长度比我们日常用的短了很多,仅有15cm。约半小时后归还充电宝时,记者发现,由于并未超时,此次的租借没有扣费。不过用芝麻信用分租借的用户,只能免押金租借一部充电宝,如果同时想再租一部的话,则需要再交100元押金。

随后在含光路、西大街等地,记者也找到了类似的充电宝租赁机,每小时显示的租金则是1-2元不等。通过地图查找,记者发现在西安各区域有37处充电宝租赁机,主要摆放在餐厅、购物中心、酒吧、KTV等商贸场所,用户在任一处柜机上租借的充电宝,都可以自由归还到其他网点。从这一点看,倒是和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借用流程颇为相似。

记者调查

借走不还最高扣100元,高于市面上充电宝售价

与此前“共享单车”在西安高调亮相相比,“共享充电宝”要“低调”的多,咨询不少市民也大多表示没听过、没见过。在华商报记者借用过程中,有两位逛街的女孩对这种新事物表示了兴趣。一个女孩说,之前没见过充电宝还能共享,平时出门都会自带,但有时忘了带手机又没电就挺着急的。另一个女孩则说,随手借是挺方便的,但是用完要还到指定机柜里,感觉不是太方便,还有就是担心充电宝的质量问题。

也有人士认为,“共享单车”碰到的损毁、破坏、丢失等问题,“共享充电宝”同样也得面对。那么运营商对此是如何考虑的?4月12日,来电陕西部代理高旭向华商报记者介绍,目前在西安已设置了40多处机柜,机柜分为大小不同类型,小机柜有6台充电宝,大机柜则有18台以上。如果充电宝损毁无法归还到机柜时,大机柜智能识别会开启下方的回收仓口,用户放入后押金退还。如果用户持续不归还,那就会扣取押金,每天扣10元,直到扣完100元为止,免押金用户会扣关联的支付账户,也是扣100元为止。

高旭表示,为了鼓励大家共享使用,即使在半年后再归还充电宝,也将退还50元做为对用户奖励。至于用户担心的质量问题,他说,充电宝是由飞毛腿代工,质量可以保证。

华商报记者查询京东、淘宝等电商网站发现,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充电宝价格,大多在七八十元左右,最便宜的仅为9.9元。不难发现,用一部充电宝的购买价对比租赁费用,偶尔借用应急是比较划算的,但“丢失”一部按100元扣费来计算,就不算便宜了。

来电公司CEO袁炳松此前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关键是抓住用户对充电的刚需、高频以及移动支付普及等机会顺流而上,“大部分充电宝有1斤重,每天随身携带是反人性的。”

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租赁充电宝从用户角度来说仅仅是图个方便。毕竟一个充电宝百八十块用户并不是买不起,如果出门旅行到某些地方的话,可能还是得买一个随时带着更方便,租还是买,关键还是看个人习惯。

市场现状

充电场景分三种,10多家企业密集入局

据深圳一家充电设备公司的调查显示,全国智能手机用户已超过6亿人,其中续航时间(持续使用软件)不超过5小时的智能手机占80%,而75%的人流密集区域并未提供手机充电服务。让手机电量随时随地续航,这是共享充电宝期望直击的用户“痛点”。

“共享充电宝悄然亮相,消费者仍然好奇和陌生,但市场竞争已狼烟四起。”有创投人士这样形容最近刚刚流行,却已激烈搏杀的共享充电宝市场。

4月12日,“来电科技”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一场纠纷,给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市场争夺又添了把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该行业已有10多家创业公司入局,规模较大的包括“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等,这几家的A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其他“玩家”还有电小鸟、云充吧、Hi电等公司。

如果按充电场景划分,前面提到的充电宝租赁机只是其中一类。这种租赁机主打移动共享场景,使用者和充电设备都可移动,代表是“来电科技”,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归还,一台租赁机内可以放几十个充电宝;第二种模式则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使用者在A地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就可以从一个小型柜机里付押金后借出,一般单柜有10个左右的充电宝;第三种模式则是固定场景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在固定位置安装线机一体的共享充电宝,不需要付押金,扫码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虽然使用场景各有不同,但这三种模式在操作流程、缴费方法和归还方式上却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会引发运营商之间的专利产权之争。尤其是以“小电”为代表的共享模式,其实在西安不少购物中心内都有类似的设备,即:专门辟出一块区域,安装固定的电源和提供充电器为顾客服务。

资本先至

一夜之间站上风口,10天吸金3亿以上

几乎在一夜之间,“共享充电宝”就站上风口,走上人生巅峰。或许是有共享单车的火爆在前,此次共享充电宝很早就吸引了资本介入,甚至被外界形容为“莫名其妙就火了”。

3月31日,小电、街电接连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不仅包括“独角兽”朱啸虎、明星天使投资人王刚,还包括投资界的“老大哥”IDG,甚至BAT巨头之一的腾讯也成为战略资方之一。4月5日,来电科技获得2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成为迄今为止该行业最大金额。同日,移动电源租赁项目魔宝电源也宣布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投资方为易车网某高层。

华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3月31日到4月10日,前后10天时间,5笔融资,目前已有超过20家投资方入局共享充电宝创投,金额达3亿元以上。

这轮融资规模远比“共享单车”来得更猛烈。要知道,去年单车行业的融资战天昏地暗,也尚未达到亿元级别,而真正在融资额度上迈上新台阶还是在今年初。而这一次的充电宝,起点就已超越各类“共享家族”的前辈。

按照共享充电宝公司的逻辑,核心竞争力是铺设速度、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吸引大量企业和机构参与,同时将资本快速向龙头公司集中。据一位投资人透露,即便在市场已略显拥挤的状态下,目前还有几十个共享充电宝项目在找投资。

前景评估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价格战一触即发

不声不响之中,规模的“闪电战”已经打响。目前,来电科技已进入全国80多座城市;小电、街电等也纷纷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布局,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扩张到更多地方。不过,各公司对市场规模的预期都不尽相同,原因在于用户需求有多大仍然是个未知数。

有业内人士预估,仅以首都北京为例,25万家本地商户(餐饮、KTV、台球、亲子、咖啡等)、每个商户布放5台计算,单城就有100万台需求;按照4个一线城市(与北京体量相同) 6个二线城市(北京的80%) 20个三四线城市(北京的50%),再加上公交、地铁等流动场景,这加起来就是一个百亿级市场。

“共享充电宝这件事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关天资本董事总经理边陇刚指出,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模式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容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品牌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一类项目的主要原因。

共享充电宝解决了人们外出时的手机应急充电需求,但质疑声也几乎是一边倒的,尤其是在关乎盈利前景的讨论:靠着充电宝租赁能赚钱吗?这样的公司能获得资本层面的持续输血吗?还有人表示,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手机待机时间不断延长,未来还需要充电宝吗?

魏武挥表示,共享充电宝的需求是存在的,但目前还不太清楚利润空间在哪里。为了更充分的方便用户,就必需要多设置网点,那么企业的运作成本也会提高。他说,其实出售数据线是一个不错的赢利点,因为数据线属于耗材,替换率高。但是有多少用户愿意为此买单还不得而知,毕竟租一次充电宝1元钱,买一根线却要10元,这个对比太扎眼了。

华安证券投资总监屈放则认为,这类企业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利润去的,而是要寻求规模的迅速扩张,先占领市场再说。

在创投公司和资本的疯狂涌入下,共享充电宝领域的价格战也一触即发。对此高旭表示,公司现在的主攻方向是43寸、20门、配备大屏幕的机柜,就是为了一旦发生价格战,还可以靠大屏幕上的广告产生营收。

行业挑战

业内提醒投资风险,折射国内创投短板

盈利模式不清晰、利润空间有待商榷、技术手段可能被淘汰,那么共享充电宝为何还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呢?魏武挥对此表示,当前的创投行业存在空窗,加上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压力。市场上有钱的资方不缺,缺少的是好的投资项目。所以一旦有热点出现,动辄数亿元就投进去了。

据说,拿到2000万美元融资的袁炳松也很感慨:北京投资套路“真野”——因为他最初只想要5000万,但投资者告诉他这个事情5000万根本打不住,这是一个资本大战。

在边陇刚看来,共享充电宝市场是有可能成长到数十亿、甚至近百亿规模的,因为当前资本方的“饥饿感”很强。但他同时认为,这个行业还隐藏着许多难以规避的风险,正像前两年红极一时的用车后市场(上门洗车、维修保养等)、移动医疗等O2O领域,伴随风口而至的还有越来越大的泡沫,而风口过去只剩下一片狼藉。

本地资深投行人士哈立新则认为,技术变革、产品替代、行业恶性竞争、盈利模式单一,这些都是共享充电宝,甚至其他共享概念领域的创投公司所需要考虑的潜在问题。在他看来,精准化营销可能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出路之一,“但还要看他们收集到的数据比地图类或社交类应用收集的数据价值大还是小,收集到的数据能不能达到可用标准。

屈放指出,与国外创投业更注重技术创新、变革不同,当前国内创业不少是靠模式、讲故事,靠补贴烧钱。哪种模式能快速复制、圈钱,就容易获得资本偏好,这也反映出国内投资市场的浮躁。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雷宏振对华商报记者表示,大部分“共享家族”都是在短时内积累资金池,一分钟、一秒钟也不能离开,而资本方看重的就是这个资金池,打的是获得风险投资收益的主意。迅速包装一个行业,然后迅速撤退,用圈来的资本再运作其他,“浮躁,短视,急功近利。”

记者观察

下一个被“共享”的会是谁?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可一旦风停了,掉下来的全是猪。”当O2O等词汇渐少被提起,这两年,“共享模式”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办公,都是因为搭上“共享”概念成为资本新宠,并迅速进入大众视野。

但这些“共享家族”的兄弟姐妹,严格来说算不算是共享经济呢?雷宏振表示,共享经济一定要满足不同所有权主体之间的物品交互使用,目前来看,只有滴滴可以算得上严格意义的共享经济。而像单车、充电宝等所有权属于创投公司,它们更看重模式的复制。而这样的模式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因为刚好赶上互联网的风口,能够实现分时租赁;二是由于国内人口基数大、市场广阔,给了分时租赁足够的生存空间。

魏武挥也认为,单车和充电宝一样,是由公司统一的制式生产、统一配置、统一运营,和共享毫无关系,实质就是租赁,要说有新鲜的地方,就是“分时租赁”,或者是“按次数租赁”。这是拜移动互联网所赐,以前还真搞不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经济在国内火了。但你知道吗?许多你看着眼熟的共享概念早在10年前就已在国外出现:2008年成立的Airbnb是在线旅行房屋租赁的鼻祖;成立于2011年的Liquid,最初名为Spinlister,是一个点对点的单车租赁网;Sidecar是第一个推出拼车业务的共享汽车软件, 2011年成立……

或许正像有创投人士说的,共享经济最有价值和前景的地方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独角兽,而在于通过一个新点子实现资源再分配,进而改变人们的消费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甚至也想不到,下一个会被“共享”的是谁?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 宝也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