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是一个驻军多、兵种全、密度大的城市,也是广西主要的兵源征集地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之一,现有驻军部队师级单位8个,独立团级单位18个。长期以来,桂林市牢牢把握双拥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按照更新双拥观念、创新双拥模式、丰富双拥内容、共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军地团结合作,深入扎实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推动双拥工作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桂林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据了解,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部队建设,帮助驻军解决信息化建设,帮助驻军建训练场、家属住房,解决吃水难、用电难、用地难以及粮油、煤电差价等问题。同时,每年“八一”、春节以及部队野外驻训、军事演习等军事活动期间,坚持开展拥军慰问活动,让子弟兵感受到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
赵良英:三代守护红军墓卅年祭扫如亲人
三代守护红军墓,卅年祭扫如亲人。华江瑶族乡水埠村委水埠塘村,93岁的赵良英老人身体已不如当年硬朗,但有一件事,她永远不会落下:为红军烈士扫墓。 离兴安县城60公里外的华江乡水埠村,一处葬着12名战士的红军墓。1966年,修建的墓地,是淳朴瑶民给战死红军最高的“礼遇”。 从红军墓立起来起,赵良英就多了一种身份——红军守陵人。每年清明节和传统佳节她必来这里扫墓。赵良英现在已90多岁,不方便走动,就叫孙子背着她去给红军扫墓。这一行为,已经坚持了30年!30年的坚守,30年的风雪,那一份至情,那一份信念,一直在华江传扬!
桂林科技大学:创新“双拥”工作 打造国防现代化人才基地
坐落在魅力桂林,与山水相伴的桂林科技大学,自建校伊始,它的发展与奇山秀水同辉,与电子信息发展同映。特别是智力拥军,科技拥军,人才拥军的传统代代相传,源远流长。自2004年5月,自成为国防生培养院校以来,桂林科技大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国防生培养工作。十年来已招生国防生1150名,累计为部队输送了771名军官,国防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2006届国防生曾鹏、2007届国防生刘鹏英参加了国庆60周年大阅兵,4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桂林科技大学于2009年12月11日,正式成立国防生学院。正处级单位,桂林科技大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国防生培养力度,加大对配套设施投入,对国防生公寓进行了整体规划。设置了行包房,器械场,健身室,修建了文化长廊,营造了浓厚的军营气氛。修建了与部队标准一致的400米渡岛障碍登海训练场,和军人行为训练场。从2013年9月开始,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小班教学,重点精英培养。桂林科技大学还与75100部队、广西军区联合开办工程硕士班,并派导师前往部队授课和论文指导,并承担国防科技公关,国防预研等科技项目,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为我国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学校常年组织对驻军进行慰问。利用寒暑假对毕业生教学质量进行调研。因拥军拥属工作成绩突出,被广州军区授予国防之星荣誉称号,2014年、2015年,被桂林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授予征兵先进工作单位,2016年,被桂林市人民防空办授予优秀人民防控警报维护单位。(记者 杨锡权)
[责任编辑 辛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