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姚湾村,风清天朗,簟纹如水,满目葱绿,处处生机。
姚湾村残疾贫困户刘宝林这阵子总是乐呵呵的,整天围着自家的20只山羊不亦乐乎。“以前因为残疾,外出务工老是碰壁,根本挣不了什么钱,今年咱市中院给我买了20只山羊,咱的干部们还帮我修了羊圈,中院真是帮咱农民办实事的!”。
“我们一定要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要力戒形式主义,狠抓精准帮扶,坚持靶向定位、因户施策,绝对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7月8日,陕西铜川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冯迎春在金锁关镇检查督导脱贫攻坚时的讲话言犹在耳。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真正贫困的人拔掉穷根”
走进铜川中院派驻姚湾村第一书记姚东的办公室,整箱的方便面堆在他的办公桌下,从前总是穿着一身笔挺的法官制服的他现在经常是两腿泥巴,姚东俨然已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干部。对贫困户情况如数家珍的他几乎跑遍了姚湾村的沟沟坎坎,“姚书记”在姚湾村可谓家喻户晓。
精准识别,源头治理,为真正贫困的人拔掉穷根,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姚东是这么做的,而作为包扶姚湾村的铜川中院的帮扶干警们同样下足了功夫。自2016年以来,铜川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冯迎春先后15次深入姚湾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中院结对帮扶干警以党支部为单位利用节假日走家入户达20余次300余人次。在精准识别中,市中院严格按照“入户、评议、公示、审核、公告”的程序,严把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审核确定关,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正,从严把好贫困对象识别数据核实关,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准确、数据详实,工作落实到位无偏差,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真正做到了“三清”:“底数清”,摸清了家底、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了基本档案;“问题清”,摸清了致贫原因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策清”,摸清了以往的扶贫情况、扶持效果,制定出具体的帮扶计划。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一种基金叫扶贫基金。
“中院去年各我买了20只奶山羊,现在发展到了38只,我不仅大大增加了收入,中院还奖励我3000块钱”,贫困户吴红山最近成了村里的红人。近日,铜川中院为4位养殖奶山羊顺利实现增收的贫困户给予了每户3000元的物质奖励,而这些购买奶山羊和奖励贫困户的资金均来源于铜川中院首创的“扶贫基金”。
提起扶贫基金,铜川中院的每位干警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2016年5月,按照“干警募捐一部分、院里配套一部分”的方式,铜川中院设立专用账户,专款专用于包抓村组的脱贫致富。基金的发放使用按照帮扶干警和困难户共同商定发展项目——提交可行性报告——考察审核批准——发放等程序严格操作,扶贫资金先出借给扶贫对象,待其脱贫后归还,再出借给新的扶贫对象,并对通过扶贫基金增收的贫困户进行物资奖励,在此过程中,对贫困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资金用于创业致富,实现了扶贫资金使用的循环性、规范性和长效性。
去年以来,铜川中院利用扶贫基金共为5户贫困户购买奶山羊145只羊,并邀请市、区畜牧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发展到167只羊,5户贫困户均有望在年内实现脱贫。
“让贫困村通过项目建设实现摘帽脱贫,让每一个村民在脱贫攻坚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市中院给村里装上了路灯,晚上村里和城里一样亮堂,出去也方便了……”连日来,姚湾村75岁的老党员杨春文每当夜幕降临时,总爱聚到路灯下聊会儿天、下盘棋。明亮的路灯不仅照亮村里的出行路,也为村民们的夜生活提供了便利。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姚湾村脱贫摘帽的首要瓶颈,也是铜川中院倾力攻坚的关键难题。自去年以来,铜川中院党组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姚湾村安装照明路灯78盏,覆盖了全村主要的村民居住点。针对姚湾村境内多为山区地形,坡地多、种植成本大、作业难的现状,市中院争取项目资金30万,平整坡地300亩。针对村里的自来水管道严重老化,管道经常堵塞、人畜饮水困难的现状,争取水利项目资金39万,对原有供水设施和管道、蓄水池进行了改造和维修,解决了姚湾村四组46户11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针对村里部分巷道尚未硬化,村民逢雨出行困难的现状,争取争取项目资金112万,拟对姚湾村1.5公里的巷道进行硬化,目前已经招投标阶段,计划8月底开始动工。
“虽然我也是贫困户,但我要带动同样是贫困户的老乡们致富”
年近7旬的任忠华老人一家是村里典型的因残致贫的低保贫困户,虽然一家三口身患残疾,但身残志坚的任忠华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多年来,任忠华靠着养蜂维系着一家三口残疾人的生活。
了解到任忠华老人的情况后,铜川中院冯迎春院长第一时间看望了老人,并带来3000元的帮扶资金,帮助任忠华购买蜂箱,扩大经营规模。而有着多年养蜂经验的任忠华心里却在想着如何让周围的贫困户一同加入养蜂行业,形成规模化经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任忠华老人的无私深深感动了铜川中院驻村第一书记姚东,姚东随即动员村里的贫困户发展土蜂养殖,并由任忠华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有10户贫困户从事养蜂业,中院计划在姚湾村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应对市场,真正让贫困户在养蜂产业中得到“甜头”。
在大力推进姚湾村养殖业发展的同时,铜川中院积极扶持该村特色种植业发展,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造血”功能。2017年以来,铜川中院因地制宜,已动员村民栽植核桃树299亩,其中贫困户21户,种植达79亩,并为村民以每亩一袋化肥的标准提供补助。
与此同时,铜川中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推进法律扶贫,精心编印《农村实用案例选编》和《农村实用法律手册》共2万册免费向村民发放;坚持把推进文化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为姚湾村捐赠价值1.5万元办公装备、160册实用书籍,并投资12万元,对村委会办公室及文化广场进行了改造。
咬定青山不放松,势将青山变金山。物质资金上的竭力注入,产业项目上的倾力帮扶,法律文化上的全力投入,铜川中院全体帮扶干警正拧成一股绳,聚成万钧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这场硬仗!在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人民法院的责任担当!(刘裴裴 通讯员:张文东)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