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5日讯(任湘萍) 近年来,陕西省财政厅围绕保障适龄幼儿“上学好”目标,积极构建“以经费保障机制为体、以硬件改造和软件提升为两翼”的政策体系,努力保障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得到落实,驱动全省义务教育事业不断腾飞。
以经费保障机制为体,保障教育机会均等。陕西省从2006年起,先后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农村学生教科书,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免除城市学生学杂费,并率先统一城乡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7年,陕西财政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立城市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全面搭建起了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框架。
以改善硬件条件为翼,积极推进均衡发展。陕西省一手抓农村学校提升,一手抓城市学校扩容,努力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针对“农村学校弱”问题,大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2014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整合资金121.49亿元,支持4857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办学条件。围绕缓解“城区学校挤”问题,启动实施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2014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统筹12亿元,支持城区居民集中居住区、新建住宅小区和开发区等新建改扩建278所群众急需的学校,扩大城区教育资源规模。
以提升软件水平为翼,快速扩充优质资源。陕西省打出系列组合拳,支持做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一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打好“三张牌”:引人牌,落实工资性补助、工作补助等,年吸引3000余名优秀青年参加特岗教师到农村从教,选派上千名优秀教师到贫困县支教;留人牌,落实生活补助制度,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年惠及乡村教师5万名;育人牌,年均支持培训骨干教师15万名。一个是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抓手,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2014年以来,省级财政支持为1.1万个班装配了班班通等教学设备。目前,全省95%的中小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70%普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个是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支持推广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捆绑发展,通过共享教师、教学仪器等,以优质带动薄弱。同时,以城乡学校交流、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交流为主,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
“一体两翼”的政策体系,承载着陕西全省人民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省财政厅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内容,着重在提升城乡学校软实力上下功夫,保障适龄儿童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