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29日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陕西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追赶超越关键时期。特此陕西制定《陕西省“十三五”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规划》。将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
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推进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领域的互利合作和共赢发展,建设深化欧亚开放合作的重要战略合作区。建设融合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构筑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高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区域性金融中心,着力打造能源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和离岸金融新高地。深化国际旅游合作,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
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开创内陆省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引领内陆地区开发开放高水平、高层次的新平台。
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以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位契机,加快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搭建“军工+”平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着力突破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增强军民一体化的基础保障和协同应急能力。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部分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以建设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为引领,推动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改革创新品牌。
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以产业为支撑,坚持“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通过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综合体系建设、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开放格局不断优化。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地位凸显,建成全国领先的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建设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生态安全新屏障,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
《陕西省“十三五”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规划》中提到,计划到2020年陕西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促进内陆地区融合发展和服务全国改革开放的作用更加明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突破,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缩减,基本形成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国企改革走在西部地区前列,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形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高效的开放型体制机制基本构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0%和15%,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经济外向度达到15%以上,外贸依存度提高约3个百分点左右。将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建成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形成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县域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新型城市群竞争力显著提高,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宜居环境更加美好,民主法治建设持续加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内陆领先,走在内陆改革开放前沿,成为引领和带动内陆地区发展的新高地。(展俊 王微萱)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