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塞巾帼英雄为脱贫攻坚做贡献
2017-06-27 15:20:11   来源:中国网

延安市安塞区爱卫办主任、招安镇脱贫攻坚工作队副队长、扶贫战线上的“巾帼英雄”

中国网开发区频道6月27日电 2015年,她被选派到招安镇白渠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7年4月,她又被区委任命为招安镇脱贫攻坚工作队副队长。三年来,她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要求,她狠下一条心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叫响为人民服务、抓好脱贫攻坚,踏踏实实讲作风,默默无闻做贡献,深得当地群众的认可与尊重,从而被乡亲们称为“自家人”,她就是延安市安塞区爱卫办主任、招安镇脱贫攻坚工作队副队长、扶贫战线上的“巾帼英雄”——倪明慧。

\

进村入户 摸清家底

为了全面摸清全村的底子,她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她带着单位职工,顶风冒雨,不辞劳苦,连续7天奋战在村组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逐一走访了解全村群众,工作日志中详细地记录了每个贫困户家庭收入、贫困原因、 思想状况、技术专长、发展意愿等,凝结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有一次她到云盘沟入户走访时,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周围没有避雨的地方,全身又冷又饥,直打哕嗦,为了早日吃清底子,她们仍然坚持上山看果园、下田选地块,直到完成当天的全部工作任务才返回单位。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路崎岖,摔跤扭脚是长发生的事。这些困难都没有吓退她和她的包扶工作队。为了不耽误村民劳动,她经常白天到田间地头,晚上到百姓家里聊天拉家常,了解群众所想所需。经过一周的调查,她详细地掌握了全村每户群众的家庭情况,并针对不同的类型,建立了全村209 户信息档案,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精准施策 分类帮扶

白渠村地处石油开采区,过去村民95%以上的收入来自石油开发。随着石油开采的转型,对口石油开采的服务业和劳务输出逐渐失去市场,加之村民没有建立起后续产业,收入急剧下滑,部分贫困户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她把转观念、扶志气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来抓,经常走访入户,通过和贫困户交流沟通,用鲜活生动的实例,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致富的信心,改掉了以前怨天由命、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思想。她将贫困户细分为贫困大学生、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四个类别,实行分类帮扶,精准施策。一是贫困大学生,她实行爱心助学,每个大学生每学期资助1000元;二是残疾人,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捐赠轮椅、助听器、拐杖等,并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帮助他们做康复训练;三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让他们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又能分红,实现双赢目标;四是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扶贫。她对白渠村25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因病占60%,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不得不结合自己的工作优势采取措施,她们心系群众,教育每一位包扶干部下乡时包里始终背着血压计、血糖测试器,为贫困户测量血压、血糖。经常向贫困户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并为贫困户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为贫困户健康体检,对体检出的常见病患者免费治疗,帮助贫困户落实特惠医疗政策,从而提高健康水平来发展生产力。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核心,没有产业就没有“造血”功能,贫困群众就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增长点,就始终走不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困境。为了发展培育致富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她自掏腰包多次组织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为了节约开支,一瓶矿泉水、两根火腿肠,或者是一包方便面,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乘火车,坐过道,习以为常。通过参观学习,村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信心,积极要求发展致富产业。资金短缺是制约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要瓶颈。村民张桂富患慢性病,妻子曾患乳腺癌,手术后欠债5万多元,家中生活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倪明慧从自己工资中拿出2000元,购买了4个猪仔,供其发展家庭小型养殖,年底下来,张桂富尝到这一甜头后,今年开春主动找到倪明慧同志,帮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彻底解决了他对过去生活失去信心、安贫守旧的思想。村民白飞飞外出考察学习后,信心十足决定发展樱桃产业,但是缺乏资金,倪明慧就主动担保,帮助白飞飞申请了就业贷款8万元,让其带领全村贫困户发展大樱桃种植。2015年初,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白渠富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亩种植大樱桃,发展采摘经济。吸收了所有的贫困户加入,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让贫困户既可在合作社打工,又能进行利润分红和保底分红。为了保证每户贫困户都有3项以上长、中、短相结合的致富产业,利用该村山地多的优势,新发展了380亩山地苹果,使全村人均果树面积达到了3.2亩;为了增强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她又成立了由贫困户组成的民悦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所有贫困户入股,发展花边鸭养殖,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公司的方式,既增加了经济收入,更确保了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针对贫困户缺技术问题,她多次聘请省市、县专家、教授,定期为群众讲解农业、畜牧、林果生产知识,激发贫困户造血功能,累计培训群众2000人次。为全区的扶贫工作创新了产业扶贫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做到了真扶贫。

 \ 

多措并举 整村推进

面对白渠村供水不足、道路不畅、党员活动阵地年久失修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她深知单靠爱卫办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脱贫攻坚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她把跑项目、争资金作为改变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多次自费到省、市、县项目主管部门主动对接协调,累计争取到项目资金265.88万元。一是争取财政项目18.58万元,修缮党员活动室,配齐了办公用品、电视、网络等配套设施,让党员有了专门固定的活动阵地;二是争取财政项目61.72万元,硬化维修道路14.6公里,并对沿线公路两侧的排洪渠彻底进行了清理改造,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三是协调国土局16万元,实施治沟造地项目,新增土地50亩,为发展产业创造了条件;四是争取财政项目5.58万元,实施了安全人饮工程,解决了普鸽湾村民小组217人的饮水难问题;五是争取财政项目14万元为村民修建了活动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让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六是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50万元,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为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作了保障、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极大地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能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倪明慧的辛勤付出,她几乎就没有休息日,每天都会待在村委会,听民意、解民困,现在,看着日渐富裕起来的白渠村,她激动不已!

牢记宗旨 心系群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倪明慧同志先后被省爱卫办授予“爱国卫生先进个人”称号、被延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称号、被延安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被安塞区委、区政府授予“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个人”和“精准脱贫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正是她的辛勤工作、努力奋斗,白渠村的25户贫困户现在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724元增长到2016年的8975元。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她付出的不懈辛劳和滴滴汗水,她依然勇挑重担,自我加压,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前沿,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谱写着一名领导干部“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新篇章。(秦选红 通讯员 张鹏 张延斌)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安塞 陕西 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