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中的文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西安举行
2017-05-22 12:03:17   来源:中国网

借助西安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借助西安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5月20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在西安大唐西市举行,此次活动由西安市政府、中国国际商会、陕西省贸促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大唐西市集团承办。

此次研讨会重点讨论了以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 ”建设,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四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多个层面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而人文交流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驱动力和根基。

\

“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的力量,政府主导、民间辅助,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如是说。

西安市副市长强晓安表示,“本次研讨会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以人文交流为主题,研讨新模式,交流新经验,必将对整个区域资源资讯,创新平台互动机制,对更好更快的推动陕西西安丝路文化、魅力人文的交流建设具有更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预示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务实合作阶段。大唐西市集团、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愿携手各国商协会和各国各界,积极发挥民间力量作用,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丝绸之路国家总商会主席、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指出,要客观把握“一带一路”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内涵外延、角色定位、目标任务,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以“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为重点,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迟福林建议,西安可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申报成为国家第一个历史文化特区。

 \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的演讲围绕“什么是丝路文化?”“丝路文化的特征?”“丝路文化能做什么?”三个问题从根本上探讨丝路文化在“再全球化”发展交流中的现实意义,更加促进了人文性质的文明交流,让流动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经久不息,源远流长!

除此之外,与会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人士分别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理论思考;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明互鉴,推动人文交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国际文化贸易做大做强;创新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国际旅游“长安号”等四个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和对话,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致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明互鉴,建立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机制,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贸易的繁荣,助力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新高地,为陕西和西安积极构建在“一带一路”规划和行动推进中发挥人文交流作用,探索人文交流新机制、新平台献计献策。(黄静  訾宝茵)

[责任编辑 辛子怡]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 一带 研讨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