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8日电 当文学遇上电影,会擦出怎样的艺术火花?哪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或电视剧,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学影像——文学作品影视改编展”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交响乐协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贾平凹著作版本研究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300余部经典作品的图文及实物资料展示,生动体现文学陕军、影视陕军在文艺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脉络化展现“影视陕军”在影视与文学融合中取得的重要成绩,也让人们了解这些作品创作及改编的幕后故事。
陕西省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悠久灿烂,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长安画派”的创立、“西部电影”的辉煌、“文学陕军”的突围、“影视陕军”的崛起,都支持着陕西文艺事业的持续繁荣。《人生》改编自路遥的同名小说,《渭水新歌》改编自陈忠实的《接班以后》、上映于1987年的《红高粱》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根据贾平凹小说《鸡窝洼人家》改编的《野山》获得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以及《白鹿原》等影视剧,创造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的经典之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陕西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和养分。
西影集团总经理赵文涛在开幕式致辞
西影集团总经理赵文涛在开幕致辞中说,近60年来,西影厂有近30部非常优秀的电影都是文学作品改编的。近年来,中国电影高速发展,西影集团也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发展步骤。陕西文学是影视创作的最重要的来源,要把它做成西部电影产业的聚集区,把重新即文学陕军以后,让影视陕军有一块自己的地盘。
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刘志彬致辞
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刘志彬讲到,陕西是一片文化热土,丰厚的文化资源是文艺创作的根基和土壤。此次“文学作品影视改编展”,体现了文艺单位大胆创新,紧密讴歌,共促文艺发展的繁荣。是一个影视界与文学界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对于以后文学与影视的文艺创作和联动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致辞
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致辞说,西影的历史是世界史上是辉煌的。在80年代以及新时期以来,许多优秀的电影都源自于西影。文学和电影是个老话题,优秀的电影都是围绕文学作品改编的,这是一个现象。因为在我认为,文学作品改编,有些文学作品适宜改编电影和电视,有些作品容易成功,有些作品不容易成功。当然这是一个前提,导演、演员和天时地利各种因素促成一部影片的成功。这次展览有利于推动陕西文学艺术作品的改编,具有重要的意义。“给文学插上影视的翅膀,给影视注入文学的特质”。近年来,陕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意义深远的作品,如何让这些作品从文本走上银幕,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欢,这也是此次展览希望引发的在文学和影视界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两个月,展板近60幅,展出了文学原著改编为影视剧目的图文实物资料300余种,包括海报、剧照、剧本、音像制品、原著图书、获奖奖项等内容,主要以时间线索展现了文学原著改编剧目深具影响力的辉煌成就。(訾宝茵 黄静)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