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原”藏品建立西部美术的现代体系
2017-11-13 11:55: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前,“高原·高原——第六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两年的厚积薄发、精心打磨的近300件作品,向人们呈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西部生活图卷。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自主策划的“高原展”是一个惠及我国西部美术的大型展览,前五届展览有4次获得文化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一次获得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此届更荣获文化部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这既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人的“高原精神”体现,也是“高原展”策展团队踏遍西部10多个省市区的大美精神使然。展览期间,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他由“高原展”展开,畅谈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对“高原精神”的不懈追求和艺术诠释。

坚持学术标准

引领美术创作

美术文化周刊:“高原展”是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大展,近年来已走出西部引起全国各地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本届展览的具体情况。

罗宁:本届“高原展”延续了以往的4大板块,其中“西部人画西部”板块共入选作品223件,数量创历届之最,作品整体水平也有所提升。“学术邀请展”板块不同于往届偏重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而是选择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中有鲜明学术品貌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是北京的陈平、南京的周京新、西安的李才根和山东(现居北京)的赵建成。四位画家用自己的精品力作和学术追求,体现出他们对中国画继承与创新这一现实课题的独特思考。“团体邀展”亮相的是广西书画院,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为展览增添了亮色。此外,“高原论坛”还邀请了20余位专家学者就西部美术、西部美学、艺术品与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美术文化周刊:这些展出的作品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上有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和个人风貌,但今年“高原展”评出的奖项好像有一些争议,尤其是一等奖争议较大。

罗宁:“高原展”的评选有自己的学术要求和评选标准,并不是一票制通过,也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们是“议论,讨论”。也就是把预选出来的作品挂在墙上,评委们一圈一圈走,对作品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和比较,讨论好在哪里、哪里还有不足。所以每次一等奖揭晓的时候,大家都会震惊,因为确实有些作者名不见经传,但又都是拿作品说话。所以这几年做下来,我听到的声音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但艺术毕竟不是竞技体育,不可能绝对公平,它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风格的展现。比如此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撒拉族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作者范朋杰所表现的是我们并不常关注的人物,他们稚嫩、淘气、衣衫满是灰土,但在作者眼中却纯朴、羞涩、阳光、可爱,仪态万千。作者在刻画人物神态时准确传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没有技法上的卖弄,甚至略显笨拙,但也正因如此,一种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和充满阳光的喜悦心情弥漫于整幅作品中,温暖着观者的心房。所以说,虽然它不是技法最好的,但却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因为它符合我们对作品要有“原发性的生命体验,原生态的生存体验,原创性的语言体验”的要求。所以我们坚持自己的标准和判断,也希望对美术创作有所倡导和引领。

观照西部美术团体

建立当代艺术体系

美术文化周刊:“团体邀请展”板块为什么选择广西书画院这一画院机构?

罗宁:“高原展”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践行“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办馆理念的交流性展览,此次邀请广西书画院参展,体现了策展团队对我国西部美术尤其是少数民族创作团体和画院团体的学术关照,也是对西部美术生态平衡做出的努力。第二届“高原展”时我们邀请了新疆团体参展,第四届邀请了西藏团体参展,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团体展交流,共享西部艺术的成果和辉煌,共同推动艺术的融合和发展。广西书画院的15位参展艺术家,也确实以他们充满地域特色和鲜明个性的作品为展览吹来了一股漓江清风。

美术文化周刊:“高原展”每届都会收藏获奖作品,那么六届下来共收藏了多少件?

罗宁:目前已达到300件左右。其实这些作品在其他美术馆也许不一定符合收藏定位和收藏标准,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建立起西部美术的现代体系。我们每年的收藏经费非常有限,不可能只盯着名家作品,因此,这些获奖作品也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收藏。多年后,它们所形成的系列就是对这个时代的真实反映。目前,“高原展”策展团队已带着部分收藏作品走遍了西部12个省市区,这不仅是对藏品作者兑现承诺,也是对美术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我们希望推动西部题材和西部美术的创作,也希望为“一带一路”增添浓郁的西部艺术氛围。

美术文化周刊:本次展览还推出了相关的文创产品,这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览史上并不多见。

罗宁:确实是首次。我们以前认为创意产品一定要发掘本馆所藏的名家精品,但此次实践改变了我们的这种想法。开发文创产品并不是我们的强项,囿于人员有限和各种制约,我们长时间没能在文创产品上有突破,但目前在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支持下,我们与文化公司合作,逐渐扭转这种局面,以期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艺术衍生品。

助力大学美育

美术馆文化进校园

美术文化周刊:公共教育是展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展览的延伸和社会大众了解认知艺术的桥梁,那么“高原展”组织了哪些公教活动?

罗宁:我们在开幕前夕即举办了多场丰富的公教活动,如“馆长与大中小学教师恳谈会”,邀请了西安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以及正在陕西师范大学培训的内蒙古教师等来到我馆,就美术馆文化和学校美术教育展开对话。虽然我们的社会不一定需要那么多艺术家,学校教育也不是要培养多少艺术人才,但让更多的人学会欣赏艺术和感知美,提高全民审美情趣,树立文化自信,是美育的责任。除此之外,我们还先后前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驻军某部、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进行美术馆文化宣传和“高原展”推广,所到之处反响热烈。而上海大学罗宏才教授更以“大数据解析高原·高原——文化自信背景下基于美术博物馆平台西部地区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讲座,将“高原展”与“一带一路”紧密联系起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艺术家和观众关注。

美术文化周刊:这些公教活动很多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为何会选择高校学生?

罗宁:有一项调查显示,走进美术馆的大学生只有百分之几,长期以来大学美术教育和美术馆之间是缺少联系的。学生没有走进美术馆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没有好展览,吸引不了他们;二是虽有好展览,但宣传推广不到位。所以我们要走进高校,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公教活动中,普及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我以为国家强则博物馆强,博物馆强则文化强,美术馆是博物馆的一种类型,它的发展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所以我们与大学生互动,就是要将美术馆文化带进校园,进一步推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近来,我们也正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希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挥重点美术馆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高素娜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藏品 高原 美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