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荣池)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的2017“多元与共生:天工开悟当代公共艺术主题展”于2017年6月3日至18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展览旨在集中展示近年来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成就,探索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可能性,搭建充满实验性和时代性的跨界合作平台。
“当代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或流派,而是一种社会公众意识和理念在公共艺术领域的折射与反映,它对社会公众开放,并被大众所共享。”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公共艺术网主编黄丹麾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本次展览汇集了公共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机构与个人,同时也面向社会征集了一部分青年创作者的作品来丰富展览的维度。艺术家和设计师当中,既有成就辉煌的名家,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代表着不同年龄和不同层面的思维创意。林乐成、袁加、赵江凌、主玛于江等几十位艺术家的作品齐聚一堂,共同关注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多元发展新面貌。
张亚宁的《墨味东方》、郅敏的《天象四神系列》、张正一的《甲胄——固守》……展览现场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作品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家进行跨界探索的大胆尝试,努力营造了新颖的艺术现场体验。作品形式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交互、VR虚拟技术、混凝土、景观规划、创意设计等多元跨界内容,集中地展示了国内公共艺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机构、工作室、代表人物、典型项目、案例文献和实施方案,探讨公共艺术与艺术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文化社区和科技发展等的密切关系。
开幕式后,当代公共艺术论坛在中华世纪坛发布厅召开,20位嘉宾现场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带来了多角度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活动聚焦于当代城市及乡村生活的美化,在当代生活方式领域做了富有意义的前沿美学探索,体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责任感,能有效地唤醒和激发公众的城市生活新体验。”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所说,本次活动起到了普及多元化的公共艺术认知,促进公共艺术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发展。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