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2017东莞文化四季之非遗季”在东莞市文化馆拉开序幕,以“非遗走进城市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全面启动。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非遗季”将推出一系列内容新颖的项目,为推动东莞非遗项目现代转变和产业转变提供新动能。
“非遗季”期间,除每周六固定举办东莞非遗墟市外,还将持续精彩上演多项主题活动,包括与启动仪式同时开幕的致敬新昌鼓制作传承人叶任和纪念展、“中华第一灯”千角灯、大步巡游3个项目的专题影像展,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非遗精品展演、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非遗原创服装设计、非遗征文颁奖暨朗诵会、“致敬非遗传承人”东莞市文化四季之非遗季闭幕式等。
目前,东莞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以上项目39项,市级以上项目120项;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27人,市级传承人26人。东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旭辉表示,一直以来,东莞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非遗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希望以“非遗季”为契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开幕式现场,东莞与广州、深圳、佛山、韶关、惠州、河源、清远、云浮、阳江9个城市非遗中心负责人签约,成立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开幕式当天,首场东莞城际非遗墟市同步举行。东莞的龙舟制作技艺、麒麟制作、醒狮头制作技艺、茶山公仔、矮仔肠制作技艺、庾家粽制作技艺、糖不甩等16项本土非遗项目,与广州榄雕、佛山彩灯、深圳潮俗皮影戏、清远瑶族银饰制作技艺、河源桂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云浮南乳花生技艺、韶关乳源《瑶族刺绣》、阳江风筝、惠州龙门年饼制作技艺等18项外市精品非遗联合亮相,让市民在墟市中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茶山公仔传承人林暖钦一直在摊位上忙碌,不少人过来观看他制作的栩栩如生的茶山公仔。“很多人对茶山公仔这项省级非遗项目感兴趣,大小朋友都很喜欢。希望借这个今天墟市,把茶山公仔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并传承下去。”林暖钦说,“今天家人也过来了,他们也去逛了墟市,很开心。”除了在摊位上展示自己制作的茶山公仔,他还在现场设置“小作坊”,向小朋友们传授制作茶山公仔的技巧。
陈嘉彦是佛山剪纸传承人,这是她第一次带着剪纸艺术品来到东莞市文化馆。她说,这次看到了10个城市的非遗联展并和其他同行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今天人流很旺,大家对佛山剪纸,特别是对刻刀技艺感兴趣,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子来我们的摊位,和我们一起互动交流。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剪纸半成品,制作献给参观者。”陈嘉彦说。
除了墟市上的摊主,来参观的群众也感受到非遗墟市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感动。东莞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李培军说,非遗墟市推广非遗项目,让非遗走进了普通市民视野,并融入生活。“这些非遗都在告诉我们,要善待非遗,走近非遗,参与非遗,尤其是那些濒临失传的老手艺。”
接下来,东莞将以“非遗季”举办为动力,积极组织各项申报评审工作,深入开展全国性、省市内非遗交流活动,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非遗墟市走镇街等活态非遗活动;同时进一步完善非遗产品与创意设计公司的互动机制,完善补充非遗展厅功能,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让非遗保护成为广大群众受益、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事业,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王艺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