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大战略: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抉择

2015-06-18 14:33:01来源:解放军报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犁与剑不可偏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协调才能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军民融合 复兴伟业

从历史发展来看,落后就要挨打;胜利常常属于那些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国家。战争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国力昌盛、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防的强大,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战略和长治久安。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搞好经济建设,增强国家实力;同时,通过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大幅提升国防实力,这是我们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根基。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两大重要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影响,偏重任何一方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将经济建设搞上去,国防建设才有坚实基础;同时,也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军民融合是最好的平衡器。

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启示我们: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强大的力量作保证,必须把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过战争的中国领导人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在当时国家经济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党和国家还是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使用,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技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根本改变,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强国的基础上,加快强军的步伐。否则,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就是致命的。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国防力量的增强对综合国力有着更大的依赖性,发展武器装备和开展各项军事活动都将持续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财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战斗力是喂出来的,有多少资源的投入,就有多强的战斗力。这是世界军事发展的普遍规律。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得相对较大的军事效益,只是一种相对,从总体上讲,国防投入和战斗力成正比。

随着现代科技和战争形态的发展,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如果不能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掌握先进的技术,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恐怕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军工生产是武器装备的基础,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武器装备所蕴涵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复杂,研制生产涉及的社会部门越来越广泛,武器装备生产不仅仅是军队和军工部门的事情,需要立足军民融合大视野,在国家主导下,依靠政府、社会、军队和企业等相关部门,以国家安全战略为指导,从国家战略高度考虑国防工业的合理布局。简而言之,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又能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强大实力来支撑国防现代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要在军民融合的视野下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处理好“剑”与“犁”的关系,这是引领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长远谋划。只有真正统筹好两者关系,才能确保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持久发展,确保一旦有战争,能够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军民融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是一场争夺未来综合国力竞争和军事发展主导权的竞争。今天的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打造经济大国的同时实现强军目标,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透过70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硝烟,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凝聚国家力量,争取主动、赢得未来,成就复兴伟业!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