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大战略: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抉择

2015-06-18 14:33:01来源:解放军报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启示录之四

 

■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副研究员 孙艳红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习近平

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中国牺牲大,代价大。

因为,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处于明显弱势的情况下,经过浴血奋战取得的一场以弱胜强的胜利。追忆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的胜利,同时也是凝聚全国经济实力的胜利,也是全国人民竭尽全力支前保障的胜利。

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武器装备和战争形态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世界战略格局加速调整,中国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步崛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铭记历史是为了启迪当下、昭示未来。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探寻抗日战争对今天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启示,有着弥足珍贵的意义。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国家经济实力是赢得战争胜利、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基础——

根基不牢 地动山摇

战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两千多年前,先秦政治家商鞅就说过:“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19世纪,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毛奇提出,现代战争已经不仅仅是小规模的王朝战争,而日益明显地呈现出全民性和总体性,战争胜负更加紧密地依赖于国家的经济实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经济根基不牢。因此,战争一打响,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就出现了地动山摇的态势。

抗日战争初期,中日两国国力对比差异极大。在经济实力上,日本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80%;中国现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而且大都集中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城市中。

1937年,日本的工业产值是中国的4.4倍,钢铁产量为中国的145倍,石油产量为中国的129倍,铜产量为中国的124倍。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并且控制了当时中国92.4%的钢、94.3%的铁、49.5%的煤、78%的发电量和60%的水泥产量。在军事工业方面,1937年,日本军事工业投资占当年工业投资总额的61.7%,可以生产重炮、坦克、飞机、军舰等大型武器装备;而中国在1937年,不仅不能生产上述大型武器装备,连轻武器和弹药的产量也极为有限。

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深刻分析了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情况,他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第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而中国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日本之所以将侵略的目标对准中国,正是看准了中国当时积贫积弱的实际状况。同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也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实力,以及依靠全面动员的军事经济制度建立起来的强大军事实力,在战争初期的战场上获得了相对优势。

在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同心协力的抗击下,日本和德、意法西斯国家尽管在战争初期逞一时之威,但终究难以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终究难以维系长时间、高强度的战争对抗,到战争中期,军事生产开始走下坡路。在战争持续到其国家经济实力难以支撑的时候,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抗战初期,毛泽东就指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并结合当时中日双方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对比,提出“抗日战争将会是持久战”的著名论断;之后,他又提出“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的论断,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战争胜负取决于正义性、正当性,取决于军事实力、军事策略、军事运用,同时,也取决于交战双方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但是,凡事失衡了就会出问题,侵略者过度重视军事、轻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最终必会导致战车陷入泥潭。1931至1936年,日本为了发动侵略战争,把扩军备战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步伐,把平时国民经济纳入战时经济运行轨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建设不按比例协调发展。至1936年,日本军事预算占财政支出的47.3%,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畸形上升,在重工业中心形成“军事生产集团”,大规模扩大军事生产;把军火工业和技术兵器生产放在首位,大量削减民用工业和其他一切与军事没有直接关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