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学者战后统计,1944年日本民用产品生产总额比1930年减少了37.7%,民用消费品占国内生产总值也由1930年的77.4%降至1944年的34.6%。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政策破坏了军事与经济的关系,不仅导致经济畸形发展,并且导致了战争,最终招致战争完败。
欧洲战场也是如此。二战前,德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庞大的军队和高额军费,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体制,畸形经济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引起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到1945年,国力枯竭,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战”。参战各方都几乎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其结果是,分布于国家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力量得以凝聚,蕴藏于社会的潜能得以深度挖掘。在战争紧迫的形势下,各国的经济动员广泛展开,军事能力被充分释放出来。平时注重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协调发展、国防潜力大、动员能力强的国家,战争一旦来临之际,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速度就快,在战争中就容易占据主动;不顾经济发展的穷兵黩武,即使能够一时得逞,最终也难逃失败。
■暴力的胜利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战转换 持久制胜
经济弱,要挨打;经济强,不一定不挨打。这是中国近代史的深刻教训。鸦片战争,中国是在经济总量排名世界前列的情况下被外敌坚船利炮轻而易举打败的,其中的教训就是国防不够强大,与泱泱大国和强盛经济不相匹配,缺少抵御外敌入侵的先进武器装备和能打仗的军队。
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二战开始时,德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和强大的坦克集群,采用“闪击战术”向欧洲各国大举进犯,屡屡得手,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型双发轰炸机、单发俯冲轰炸机、歼击机、多用途飞机等装备,战术技术性能优异,在战争初期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日本侵略中国初期,凭借其武器装备的优势在中国长驱直入,控制了中国大部分沿海城市。
恩格斯说:“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消耗极大的现代化战争。战争开始后,经过战争初期的较量,各国军队伤亡惨重,战争物资储备消耗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物资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生产和补充成为战争得以维持的重要条件。
二战史表明,机械化战争的发展使得现代化的军队不能仅仅依靠军队本身来解决武器装备问题,也不能再单纯依靠战前储备和战时就地补给解决装备问题,国家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和运用国家的全部经济潜力才能保障战争的进行。
武器装备生产的根基是国家经济。通过国家经济动员和科技力量动员,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工业和装备生产体系的作用,国家的经济潜力才能在战争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战初期,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明显落后于德国。但经过紧急的战时科技力量动员,科学院和其他研究机构大量专家加入到设计、改进和生产技术兵器的科技队伍之中,使得苏军的主要武器装备的数量和战术技术性能在1942年底赶上、1943年超过了德国。当时,为扩大坦克生产,苏联各地的拖拉机厂在短时间内转产坦克生产,大量坦克从拖拉机厂下线后直接开往前线作战。
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尽管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日本和西方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处于劣势,但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都利用各种方式,加速作战物资和武器装备的生产和补给。
从国民政府来看,抗战爆发后,特别是1938年武汉沦陷后,后勤装备补给的国际交通线遭到日本封锁,作战物资进口受到限制。为了保证战备物资的运输,国民政府修建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并竭力打造飞越世界屋脊的“驼峰”航线,以保障后勤补给线的畅通。此外,国民政府成立统一的装备管理机构,对装备发展和保障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发展军事工业,提高自产自供能力,每年拨出10%~20%的财政支出用于军事工业建设,并在原料、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解决、重点保障,从而使兵工厂得到迅速恢复和稳步发展,使得战时装备和物资供应得到了相对稳定的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侵略者严密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国民党政府减少甚至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的武器装备等物资供应,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遇到了严重困难。
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生产与节约并重,以及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独立保障的原则,在根据地创办兵器生产厂,一些兵工厂的规模由数百人迅速发展到上千人。
从1939年上半年起,八路军总部、新四军总部、晋察冀军区、冀鲁豫军区及其他根据地相继成立军工部,开始把所在地区分散的小型兵工厂和修理所,按专业集中,组成一定规模的专业工厂。八路军总部成立的军工部,下辖工程、总务、材料3个业务处,并在黄崖洞等地设立了四个研制所,生产枪支、手榴弹、地雷等武器装备和弹药;晋察冀根据地依托太行山建立起93个军工厂,每月生产步枪320支、掷弹筒288个、炸药2020斤、手榴弹1万枚、子弹近5万发,弥补了部队武器装备的不足。
但从总体来看,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依旧存在武器装备落后,供应保障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武器装备对外依赖性强,且经常遭遇交通补给线被破坏等情况。尽管中国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但由于武器装备相对落后,中国军民付出了伤亡多达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